關切亞洲面臨的氣候感應危機
2011-02-14 11:17: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開發銀行(ADB)」撰就的年度重要論文「亞太氣候變遷與移民」,經「法新社」日前將重點提前發表後。由於亞太是承受氣候感應危機嚴重,且迄已損失不貲,且又無妥當處理天災辦法的地區。所以該議題備受各方矚目,意見領袖們尤其留意其進展,僉以為若無至計面對氣候無常造成的破壞,負面影響真不知伊於胡底。而亞銀肩負有協助掃除貧窮的任務,在天災綿延尚無盡期時,針對問題有所建議,正是負責的表現,應予特別重視。
近年來世界各地受天氣異變造成的災害侵襲,沒有一洲能倖免。而2010年的天災,更是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水象學範疇內所列名的災害,都告次第出現。如屬於水文方面的洪汜、山崩,屬於氣候方面的極端氣溫乾旱、野火,屬於地球物理方面的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都曾造成多層次的損失,給世人帶來莫大的震撼。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資料,迄去年11月30日止,天災使約26萬人喪生、有約2220億美金的損失,流離失所者更難計其數,人類社會真有無法承受的負荷。
亞洲、大洋洲因為地理條件和社群聚居的環境影響,所受到的天災打擊尤其嚴重。這也是亞銀之所以對籌謀對策緩解未來損害、態度積極的原因。泰國去年先旱後澇帶來的震撼與不安,各方諒尚記憶猶新。區域內從北到南,自西而東,大多數國家都有災情紀錄。其中災情慘重的中國大陸,北部久旱還在延續;巴基斯坦受熱帶氣旋災後八個月,還有16萬災民留在難避風雨侵襲的臨時帳篷中。更令人懸憂的,是未來還有不知多少因氣候感應形成的危機得應付。亞銀呼籲亞洲各國執政當局,採取積極行動以制定全面性防災救災機制,是時候了。
亞銀所撰亞太氣候變遷與移民,全文尚未公布,外界所能知道的僅若干重點,其中之一在於主張確立政策和處理災民移居機制,可為將來遇到史無前例的大規模人口移動累積經驗。據設在比利時的「災害難民流傳研究中心(CRED)」的資料說,去年天災難民約2億零700萬,其中亞洲人佔89%。若依程序安置受苦受難人士,相關經驗必然重要。
亞洲天災頻仍,難民眾多,災後百廢待舉,受災者生計維艱,缺乏有效援助,便是新貧源頭。但各國政府尚少充分準備,也沒有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協力解決緊迫問題。因此亞銀另一主張就是執政者立刻採取行動,對於相關條約與資金融通,展開磋商。若非適時達成協議,建立合作機制,則天災後遺症就得不到有效解決。逐步累積成打不開的死結。莫說災民的人道待遇毫無基礎,群聚過著極低水準的生活,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都會造成大負累。巴基斯坦熱帶氣旋災後還沒有妥為安置的大群難民,是個鮮活事例,也是亞銀撰寫此年度論文的動機之一。
亞銀所提主張的全文還沒有完全公開,從學理的角度,相信會有其說服力。但觸及現實,無論災民遷移、合作條約、資金融通等項目,莫不敏感。縱能有所協議,甚至制訂文本,到完成相關程序,都需要相當時間。何況國際間雙邊或多邊條約,到執行時遭遇扞格者,不知凡幾。外界對於亞銀的主張,多有期待,但進一步發展,還待觀察。
不過,亞銀在亞太備受天災重創期間,挺身為面對危機籌謀獻策,無論如何是件有意義的事。泰國和印尼遭天災後,曾經有多種會議進行檢討,也為預防天災做了準備,所謂「多一分努力,少一分損失」,對付天災,要大家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