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公投獨立的啟示
2011-02-17 11:05:1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與突尼西亞、埃及等非洲國家的「非暴力民眾革命」推翻獨裁者統治不同,非洲大陸最大國家蘇丹經過公民投票,確定南北分離,一個嶄新而又年輕的國家,將出現在地平線上。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蘇丹國家解體一分為二的結局出現,全球各方竟然反應正面,紛紛致賀與祝福,並競相伸出合作援助之手,這與之前紛爭不斷的,至今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整體認同的科索伏獨立,全然不同。為何南蘇丹的分離獨立會有這樣的結果?
首先,公民投票的共識空前統一。根據2005年蘇丹南北雙方簽署的《全面和平協定》,蘇丹南部民眾進行了公民投票,而投票委員會於2月7日晚在喀土穆正式宣布了公投的最終結果:98.83%的選民支持南部地區從蘇丹分離,1.17%的選民支持國家統一。如此意見一致的全民公投,在世界各國是少見的。以加拿大為例來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魁北克曾經進行全面獨立公投,支持獨立的人數還不到50%。
也因為南方民意如此清楚,蘇丹總統巴希爾頒布總統令,宣布承認和接受南部公投結果,為南蘇丹和平分離開了綠燈。
面對這樣的情況,國際社會都採取了樂觀其成的立場。美國作為南蘇丹分離的最大推手,當然十分欣喜,而與蘇丹政府關係密切,就近年來在非洲影響力日增,並擁有巨大石油資源利益的中國,也在第一時間表態支持,確認中國尊重蘇丹南方公投結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說:「中方尊重蘇丹人民的意願和選擇,讚賞蘇丹北南雙方為推動北南和平進程所做的不懈努力。」
南蘇丹的誕生,是否會鼓勵全球分離主義運動?答案顯然不是肯定的。 最大的理由就是,這條分離之路的過程太過血腥,太過殘酷,不是每個分離運動願意承擔的。請看這些驚心怵目的資料,戰後持續最長時間的內戰,接近300萬人的死亡,400多萬人流離失所。由此可見,蘇丹的分裂,並不會成為全球分離主義運動的催化劑,這一點無須聯邦主義者和有分離主義問題的國家擔心。
其次,分離運動的原因不一樣。雖然蘇丹的解體發生在冷戰後的今天,但是,分裂的源頭,還是在已經成為歷史陳跡的殖民主義。蘇丹作為英國在非洲的最大殖民地,在二戰後10多年才獲得獨立。長期殖民造成的伊斯蘭與基督教的宗教紛爭,以及族裔問題、達爾富問題、土著部落等問題,使蘇丹的南北分離,成為必須。南北雙方再加上現任蘇丹總統無力維護大一統,統治當局腐敗重重,連北部的局勢都搖搖欲墜,更何況經營南部。而在其他分離主義地區,無論是西班牙、加拿大,還是台海兩岸,都不存在這樣的先決條件。因此,南蘇丹的獨立,只能是一個特例,很難被仿效,這也是為何大國一致支持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蘇丹歷史和南北長期內戰,以及達爾富的慘劇來看,主導非洲很深的大國,如果在非洲戰略上誤入歧途,那麼其危害很烈,對受到影響的國家帶來無窮的災難。英國是如此,美國也是如此,作為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應該從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大國作為中吸取教訓,在非洲戰略和其他落後地區的戰略中,排除短視和急功近利的「盲點」,從國家利益和非洲地區的利益之間找到互惠互利的「平衡點」,才能達成雙贏的目的。
南蘇丹作為世界最年輕的國家,800萬人民盼望的是走出內戰的血腥,獲得和平發展的契機,他們需要大國的支持,因此,國際社會期待美、中兩個大國,能夠在扶持南蘇丹建國的過程中,找到攜手合作的「新契機」,協調南北雙方完成艱巨的對話,其中包括邊界畫分、石油資源的分配、外債的分擔等事務。非洲的發展已經滯後,大國在非洲都有「良心債務」,我們期待南蘇丹的誕生,帶來大國對非洲戰略的更新,給非洲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