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對通膨要關心不要操心
2011-02-24 23:53:4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兔年一開始全球對經濟問題的關注焦點有了明顯的轉變,那就是由不景氣轉向通貨膨脹。再加上若干大眾物資的價格明顯上揚,因此,通貨膨脹的問題一躍而成為問題的焦點,甚至透過媒體的強力放送,似乎又成了一個可怕難解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焦慮症,我們有必要提出呼籲,全球性的物價膨脹還沒有真正的蹤影,不必過度擔憂。否則,不論個人或國家之經濟政策方向,都可能走偏。
從2008年經濟不景氣開始,2009年及2010年的經濟還是在不上不下;甚至原本2010年初所關注的解救不景氣的擴張政策,應逐漸退場之議才起,歐美工業國家的景氣就又陷入前景不明的混沌之中。沒想到,類似美國還在關心失業問題始終未見特效的陰影下,居然一下子又落入通膨夢魘的情境,真叫人不易掌握。
其實,這些漲跌間的錯亂,在不同區域間有「混搭」的現象,亦即傳統上獨領風騷的已開發國家,在這波經濟變動下明顯居於弱勢,至今還未出現顯著反轉的情形。但由於這些歐美日國家,過去都是全球經濟的指標群國家,全球經濟之榮枯、興衰,就以這些國家作代表,他們的經濟動能減弱,景氣恢復不明確,卻又與部分發展中經濟的物價上漲接在一起,遂有到底經濟景不景氣?以及物價漲不漲的紛擾產生,而使得全球經濟的定性出現模糊的情形。
平心而論,除少部分原物料因原有的景氣波動循環外,大多數的價格應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就以石油為例,最近略受埃及因素影響。如今,隨著埃及局勢的緩和,似乎也缺乏進一步炒作的題材。當然,中國、印度、印尼、巴西等國家之快速融入經濟發展的陣容,其龐大的內需人口必然會對若干物資造成需要上的壓力,但這依然會透過市場機制來消化。
但總量的平衡卻不保證區域性不出現失衡,世界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美國,為了即將來臨的大選,不惜在財政及貨幣政策上採取雙擴張措施,也就是不斷向其經濟體打入空氣,這也是歐巴馬總統提出的減稅、QE2等擴張性措施。如果超過承載能量,當然可能引來泡沫的危機。不過,以現在實際經濟條件來看,恐怕還不必過分憂心。這不僅對已開發國家的通膨尚不致有壓力,反而對於該集團的抗衰退有助益。
反之,對於部分新興經濟或發展中國家,雖有若干物價上漲的壓力,但透過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例如升息或提高存款準備率),抑或貨幣的升值,都會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時,在回到價格機制的運作中,也會有部分抵銷的作用,這些都可以產生平抑功能。至於,若干國家、若干城市所看到的售價飆漲現象,這固然有心理刺激作用,卻比較不具有國與國間的傳遞功能,應該也不會成為區域性或全球性的問題。
總之,展望2011年的全球經濟,應該是各區域均朝向相對較穩定的方向調整,不論物價或成長都會朝良性方向發展,亦即最後可望溫和調漲,經濟景氣亦有回升的成長,這應該都較2008年開始的金融風暴有實質改善。這也是我們可以比較樂觀的地方。當然,在這一發展下,全球經濟無法迴避的是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的重要性上升,而這對長期全球經濟在區域間的平衡,亦屬正面影響,這個也是樂觀層面的另一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