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的三「轉」背景

2011-03-04 10:20:5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全國政協、全國人大會議,先後於3月3日和5日開幕。今年的北京「兩會」,具有三個特別的背景,分別是轉變、轉移、轉捩。這三個轉,影響著中國今年的政經走勢,也決定著中國未來五年間的發展路向。 
 
首先看「轉變」的背景。年年的北京「兩會」,都有審議通過一系列工作報告的議程,其中重點又是國務院總理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主要議程,是審議通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核心內容就是兩個字:「轉變」。 
 
所謂「轉變」,是指轉變發展方式,狹義是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由於中共執政下的黨政不分、政經合一,以及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緊密綑綁,轉變發展方式,實際內容已成轉變執政方式。 
 
中國想轉變發展方式,有約二十年歷史,而在中共黨的文件中作相關表述,有八年之久。當然,過去的努力沒帶來重大的轉變。現在卻不能不轉了,而且寫進國家的五年發展規劃中,當作一條主線,是因為現在的發展方式,再不轉要出大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人與自然的矛盾,中國的環境生態和資源,都不能承載了;包括經濟結構的混亂,引出的貧富差距已令中國社會矛盾激化到隨時爆發;還包括所謂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是可繼續上行還是即將折墮。 
 
轉變都是困難的,可能還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發展路向上,沿襲長期高增長慣性,與中央政府的直接對立,中央政府表現出軟弱乏力,已不是喊幾聲「保持一致」就可解決問題。而「兩會」間透過政府工作報告和五年規劃的審議,地方與中央有番博弈。 
 
再看轉移,這說的是權力的轉移。眾所周知,中共18大將在明年舉行,從去年開始,中國就進入權力轉移的中期準備階段。今年之內,中共四級地方黨委大換屆,更是一場權力轉移的大規模權鋪墊。所以今年的「兩會」,是在權力轉移大背景下召開。 
 
權力轉移,既可帶走一些東西,又可帶來一些東西,而帶走帶來的,有正有負。其中一個負面的影響,就是拚政績,在政治治理、經濟佈局和社會管理等方面,表現為短視、冒進。隨手拿幾個地方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來看,都可看到其短視的行為,表現最突出的是中部和西部省區。 
 
就算權力轉移階段,沒有拚政績的影響,還有換屆換人的迷離氛圍。由於中國的權力安排,基本上是由上而下的,除了政績的造勢,很多地方還要有經濟的實質烘托,光天化日下買官賣官是不敢,但總有利益輸送的管道。而「兩會」之期,過去是「跑部錢進」,現在是「跑部官升」。 
 
最後是轉捩。這個背景是由外而至,突如其來的,那就是中東非洲的「茉莉花革命」,激盪到中國。中國與那些開了茉莉花的國家,有不少相似之處,如獨裁、不民主、社會矛盾尖銳、低下階層生活困苦等。但中國有點不同,是經濟上相對富裕,又有過獨裁、不民主、社會矛盾、執政黨鎮壓民主運動的歷史,軍警由執政黨控制。 
 
牆外開的「茉莉花」,早已探身到牆內。而這時正是「兩會」政治敏感期。往年這個時候,一個上訪伸冤民眾,會有十個警察來對付,一個北京城,可能一夜間組織60萬之眾軍警民治安力量。在這高壓下,北京不大可能「茉莉花」開,何況目前的「中國茉莉花革命」,還十分山寨。 
 
但這一朵「茉莉花」,已帶出轉捩的背景,今年「兩會」,一方面經濟大富、社會大治之寬鬆,已轉得由鬆而緊,在安全保衛極高壓下,來開一次軍警林立的準議會。另一方面,當局又決定「交好民生答卷」,所謂匯聚民智,回應民眾期待,破解民生難題,已成主要引導方向。這種轉捩,對「兩會」的會風、成果當然也有影響。 
 
無論是轉變、轉移還是轉捩,今年的「兩會」,都是由一個「轉」字在主導,看這段時間能否形成一種主流認知,由之決定著今年「兩會」如何轉向,未來五年中國發展如何轉型。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