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儲糧應變孕育東盟同舟共濟精神
2011-03-06 11:22:3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當國際機構迭次向全世界提出警告,因種種因素造成糧食供需失衡,糧價攀升到危機邊緣,各地民心動盪已至於表面的時際。東盟10成員國和東亞3國的貿易相關部長,由輪值東主印尼貿易部長召集,2月27日起在寮國永珍做兩天會談。會商結束時,與會各方面允諾互助,建立稻米儲存機制,藉以穩定糧價,避免因缺糧威脅而臨事張皇。這項積極而具體性的協議,預定依程序於今(2011)年10月初東盟領袖會議時簽署。區域內民眾有了糧食暫不虞匱乏的保證,至少有錢買不到米裹腹的故事可能不致重演。東盟的適時表態,較以往做法多有進步,儲糧應變含義殊深,應是孕育同舟共濟精神的起點。
世界糧食危機有多嚴重,除了各地市場呈現的實際狀況,還有國際制式機構所公布的數據可供參考。聯合國農組織(FAO)1月的糧價平均指數是231點,較去(2010)年12月升高3.4%,也就是1990年代啟計以來的最高水準;另世界銀行的糧價指數,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間晉升15%,比2008年國際糧價炒到巔峰時,只還差3%。其他具公信力的相關指數,大致相彷彿:也就是說,淪入極端貧困的人數,更多逾4400萬,夠使人忐忑不安吧。
東南亞地區雖然赤貧人數激增的現象,還沒有普遍感覺到,但莫以為缺糧衝擊就如此而已。地球一體化造成危機襲來,難以倖免,只有程度的差別而已。負責餵飽世界最貧困約1億人口肚皮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WFP),承受到高糧價壓力,不得不發出十萬火急警報。該機構說,結合騰升物價、氣候異變、政治動盪的潛在「超級風暴」,已呼之欲出。面對困厄一步一步逼近,若再徘徊瞻顧,妄想奇跡出現,結果必是無所逋逃。
本屆東盟輪值東主、印尼的貿易部長在永珍會議上曾有語重心長的說詞:東盟國家再也不可重蹈2008年危機覆轍。當年由於糧價、油價有如脫韁之馬一路狂奔,各方驚惶失措,亂了手腳,工商企業失序。東盟諸國猶如一盤散沙,各自應對問題,選擇於本身有利點著手。越南當局突然懸厲禁限制稻米輸出,菲律賓則撥巨資搶囤穀子,不旋踵就造成區域內紊亂不堪。這次會議決定儲糧應變,基本上就是從經驗取得教訓,先行穩住陣腳,再籌策緩解危機。
東盟國家回歸協議處理缺糧問題,尤其表達了合作機制的對抗外侮精神。上次糧價、油價飆漲,起於供需偶有失衡,未必是缺油缺糧的結果。但在國際美元禿鷹的落力炒作、並鼓動媒體依據謠言誇大報導,造成全世界心理動盪,使奸佞得逞,搞得市場幾乎像是有錢也買不到糧的樣子。今年糧食供應諸多窒礙,糧價指數上升情形明顯,大勢並不好。加上美國採與鄰為壑絕招,祭出貨幣寬鬆政策以挽回本身頹勢。四處流竄的熱錢蠢蠢欲動,甚至已展開了「牛刀小試」動作。印尼百姓極喜愛的辣椒竟然成為炒手目標,連日價格攀升,幾不見上綱,似是一項旁證。不過,東盟的儲糧應變協議,已為區域糧價穩定做了準備,使美元禿鷹知所收斂,至少東盟區域內可免於慌亂,團結力量不可忽視。
根據永珍會議的儲糧協議草案,儲米總量為78萬7000公噸,東盟10國籌集8萬7000公噸,餘由應邀與會的東盟10加3成員承擔:中國負責30萬公噸、日本納25萬公噸。有這般數字存糧做後盾,東盟各國應可安心經營事業,帶領國際經濟復甦。雖然從北非到中東的劇烈衝突,必波及能源價格,可能使通貨膨脹影響到中東政治危機。但東盟對迴旋空間預做了若干安排,中國和日本等納糧維持區域安定局勢,對東亞發展有一定貢獻。從另一角度看,則可認為是建立東盟壯大力量的契機,大家都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