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要討論政改和落實憲法大事
2011-03-10 10:36:5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茉莉花革命雖然沒有在中國盛開,而中國的官方也不再忌諱談論這個問題,從駐外使館領館開始,到前重量級外交官,紛紛出面解釋,向外部世界表明,今天中東、北非的民眾示威,並不等於就是中國的明天,並再度重申,發展就是硬道理的鄧小平改革路向,是具有遠見的,也符合中國的國情,西方國家不必期待茉莉花革命的下一個就是中國。
海內外有很多種理由證明,從突尼西亞、埃及,到利比亞、巴林、葉門,震撼世界的茉莉花革命的條件,在中國不存在,但是,中國官方無法掉以輕心,用各種方法遏制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市民聚集,把革命的「導火線」,掐滅在「萌芽」狀態,這就表明,政府仍然清楚知道,中國今天的土壤,仍然有著群眾示威「星火燎原」的基礎。比如,貧富差距的巨大,弱勢群體人數的增加,農民工難找但大學生失業率的上升,而這些社會矛盾的最大引爆點,仍然是貪污腐敗和社會的不公。也因為如此,在去年的財政預算中,政府維穩的支出,超出中國的軍費。
因此,中南海在兩會的既定程序中,把本來因為利益集團的阻撓,而難以擺上檯面,更不可能成為立法的許多嚴厲措施,緊急讓它們浮上檯面,這些措施無非就是,加大吏治肅貪的程度,對富人課更多的稅,照顧弱勢群體,提升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解決拖延很久的房價問題等等。當然,這些措施的力度是否夠,是否在短時間裡讓中國避免外部的影響,維持目前的穩定局勢,仍然有待考驗。畢竟,利比亞動盪的長期化,將升高石油危機的險情,給本來就問題嚴重的通貨膨脹,雪上加霜。
其實,兩會的這種情況,最能夠體會的就是富人和貪官們。雖然江澤民時代三個代表的理論出台後,中國紅色資本家的地位大幅上升,以至於人大發言人李肇星無法回答境外媒體記者的提問,謂有很多億萬富翁參加了今年的兩會,但是,中國的富裕階層,明顯感受到政府稅收等政策的改變,對非法經商的查處,已經形成一種趨勢,因此紛紛加快了向海外移民的步伐,尋求綠卡的保護傘,給自己留了後路;至於有問題的貪官,也加快了向海外轉移資產的速度,以至於美國、加拿大的移民城市,湧進了龐大的中國房地產熱錢,把房價拉抬到新高,讓當地主流社會的中產階級,難以承擔達到天價的房屋,叫苦連天。
從某種程度來講,北京高層對北非、中東的茉莉花革命高度警惕,在防範上未雨綢繆,並在兩會尋找「維護穩定」的速效藥,這並非是壞事。看看穆巴拉克、格達費這樣的強人,數十年極權統治,恐怕連這種敏感度都已經消失殆盡,不然他們怎麼會不約而同地想把共和變成自己一姓的家天下?中國當局的緊張,正說明他們對中國危機程度的瞭解,還是有一定的深度,並期待通過「運動式」的快速措施,來緩和矛盾。問題是,這種臨時性的措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在短期有效,但長期無效。
發展是硬道理固然不錯,鄧小平在「六四」問題上的鐵腕處理,也確實帶來20年的穩定,但是,躲過了蘇東波,現在又遇上了茉莉花,闖過了茉莉花,未來又會面臨什麼呢?
可見,如果不從體制上解決問題,不從憲法的落實上排除隱患,中國真的就走不出「政治三峽」,中國的穩定和動亂就變成了算命先生的命題。或許,中國並不完全適合西方式的民主,但是,簡單想一下,為何一波波的革命,就不會影響西方國家,也不會影響亞洲的日本甚至台灣,民主制度顯然有它的「好處」,值得中南海高層,尤其是未來新的核心層三思。北京兩會的應急措施固然重要,但兩會如果放開討論的自由,認真探討體制改革,落實憲法的問題,那對中國的未來,應該更加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