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家基礎建設要篤實踐履

2011-03-13 12:28:3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7日宣布,菲已推出第一批關鍵基礎設施項目,所需資金總額約10億美元,做為引進私人投資的大單。在此之前3天,印度當局則表示考慮將外國直接投資(FDI)政策自由化。預計集資設立1兆美元的大型基金,用以翻修該國毀損的基礎設施。菲印兩國的新計畫,和邇來陸續出現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相關建設的主張。大致都與基礎設施項目有所連結,由此可以看得出來,亞洲國家經歷國際金融海嘯衝擊,並獲得不同程度逆勢成長後,已能悟出發展經濟的道理,選擇好建設的方向,確定以完成基礎設施為目的。這種現象幾乎是不約而同出現,令人佩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茲曾貶斥「量化寬鬆政策」(QE2)是「以鄰為壑」,呼籲美國要學習中國刺激經濟的辦法。他說,中國過去兩年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已經改變了經濟型態,為未來數年的強勁增長奠定基礎。但美國過去20年的基礎建設投資太少,形成發展的窒礙。學術界名流看法有其理論基礎、敏銳的觀察。而對中美投資的評述,深入淺出,印證了當前的情勢。亞洲國家的執政者們次第推出建設基礎的主張,符合於時潮,無疑有其可信度。
 
國際上對於基礎設施一詞,目前並沒有通用定義,大凡和國計民生有關、具相當規模投資,終而使經濟發展得以推動、社會秩序賴以穩定的軟硬體建設,都屬此範疇。20世紀第一個10年到第二個10年初期間,美國曾受經濟大衰退的嚴重打擊,經濟動盪、金融秩序紊亂、社會蕭條、失業率勁升。當時的羅斯福總統決定由聯邦政府介入,在所謂「新政」名下,動用大量資金推動跨州基本設施。讓美國完成展示性工程計畫,適時緩解了負面壓力,轉型成工業強國。除了鐵、公路外,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田納西河流域整治工程(TVA),是世界性水利建設成功的典型,迄今仍為各方所津津樂道。顯然,經由完成關鍵基本設施而奠立發展基礎,正是經濟體有效選擇之一。東盟諸成員國正次第朝此方向進發,是非常正確的。
 
東盟轉型為仿歐盟式區域經濟體,外加包括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建成啟動,使各經濟體得到相對完整的現代經濟發展觀念,是一種可喜的動力。透過自由貿易機制和國際接觸,東盟10國近年都在快速成長中。國力賴以加強,可以從國際機構評鑑的指標性數據,得到了印證;也從金融海嘯中逆勢晉升為新興經濟地位,完成階段性收穫。但是,頻繁的與外界直接對比,也會發現本身基礎設施普遍落後。為了東盟區域整合,也為了與外界對接更順暢,非做加倍努力不可。
 
推展基礎設施,投資的項目,通常會因環境、國情不同而有差異。但是從經濟體更上層樓著眼,則多從交通建設啟步,逐漸進入人盡其用、貨暢其流的有利階段。美國新政時期的建設如此,近30年經濟騰飛的中國也是如此。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唱出「如要富、先修路」的順口溜,從起碼階段開始,動員全部力量推展,轉眼間,單是高速鐵路建設,已將全國涵蓋在「四縱四橫」幹線範圍,速度則超越每小時461公里逕向600公里挑戰。終由建設「鐵(路)」、公(路)、基礎(設施)」政策,循序漸進,建立信心,達到經濟中流砥柱地位。其為國際欽羨、為發展楷模,由來有自,可供外界觀摩師法。
 
菲律賓、印度在投資基礎設施題目下推出計畫,雖然項目各有不同,經費也有大落差。但能公開接納此一命題,是新興經濟體從美國和中國發展經歷中,找出了重點。然而基礎設施的推展,不僅要有正確認識,還要有篤實踐履的精神,才不致於徒托空言。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