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雙管齊下緩解全球糧食危機

2011-03-17 10:46:1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副代表,9日在曼谷召開的一項研究會上,呼籲亞洲稻米產銷國協助農家增產,以緩解糧價危機,減輕區域貧窮人口的蔓延,近年來,盈耳糧食供應失衡、糧價攀升,甚至間接影響到社會和經濟不安的訊息,相信各方面都已感受得到,並盼望能夠出現有效辦法,消除困厄。糧農組織的主張,固是解決難題的一個重要環節,泰國政府和民間,料必做出正面回應。但是糧價飆漲,除了供需有落差,也還有較此更嚴重的幕後黑手,為蠢蠢欲動的糧價煽風點火,伺機牟取暴利。因此,增產糧食要積極推動,對於投機倒把的抄手,也該謀求抑止對策。這一般不是糧農機構的管區,但也該相機反應才是。
 
糧食組織研究增產稻米問題的會議在泰國召開,移樽就教,隱含有對輸出稻米居首屈一指地位的泰國,多有尊重和期許的意思,應不難懂。亞洲是世界糧倉,國際市場上幾有2/3的稻米由該地區提供,其中泰國所占比率無他國可望其項背。而在糧農組織的說明中,表示亞洲所生產的稻米,約90%供內需,由亞洲人吃掉了。預估到2050年,世界糧食生產將必須增加70%,才能應付成長的需求。開發中國家則在同期間內,得加倍增產,否則會有更多餓肚子的人。這番專家的論點,言之成理,亞洲國家應能接納。
 
經歷過上次2007-2008年糧、油競飆,舉世動盪的危機後。國際間相關糧農產銷、金融、扶貧機構,以及各經濟內部,已深知問題殊非泛泛。所以大小會議頻仍,種種警告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從執政者到平民百姓,已到念茲在茲程度。尤其是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Jacques Diouf),於2009年6月據該組織正式報告,親自向全世界公開宣布,全球在金融海嘯危機、糧價居高不下雙重影響下,飢餓人口突破10億大關。自此後每6人就有1人吃不飽,「無言的飢餓危機」勢必對和平構成威脅。其震撼性明顯,令各方至今記憶猶新,糧農界自難輕忽本身責任。
 
亞洲居於稻米生產最多的地區,致力糧農增產的現象明顯,雖在惡劣氣候下仍有數量增加的事實。以泰國為例,2010年10月前,旱澇侵襲,尤其是暴風雨帶來洪水肆虐,各地形成50年來僅見的泡水紀錄。但在災後迅速推動復原,似能維持一定程度的稻米供應水準。而國際推行的多元化生產方式,亦有納入改良生產的試驗中。據聯合國農業專家德舒特撰寫的報告「農業正處在十字路口上」說,一種稱為「生態農業」的生產方法,正分在非洲與亞洲試用。印尼、越南和孟加拉稻農設立的「農民學校」,讓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率減少。其方法能不能收效,雖仍不能肯定,但亞洲若干經濟體提振農業生產力,促進現代化的努力在推動中是事實。無論如何,稻米增產是「雙贏」的結果,糧農組織當能理解。
 
聯合國全面推動糧食增產,將在法國舉行的20國集團(G20)要把糧食危機議題放在優先地位討論,但糧食問題瓜葛牽連,非常複雜,甚至糧食供應大致不缺,也難說糧價不飆。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恩 (Anarty Sen)對印度、孟加拉等地觀察就發現,多次糧價飆漲時,當地糧食供應量並未顯著減少;反而是恐慌性的預期心理,有錢人、商人的囤積居奇,才是糧價暴衝的主因。英國政府刊布的「糧食與農耕遠見報告」,則更是直言不諱:全球金融危機也是促使糧價上漲的因素。以美國為首的若干政府大量印鈔注資市場,製造了糧價、物價上漲的大環境。貨幣寬鬆政策與鄰為壑,讓熱錢湧進商品市場投機炒作,糧食釀成舉世揮之不去的夢魘。
 
人口增加、極端氣候、糧食生產資源減少,造成全球缺糧和糧價上漲的「完美風暴」。據說這股惡運還將延續20年,面對問題,既要增產糧食,也要全力對抗散布各地的禿鷹炒手,只有雙管齊下,才有緩解糧食危機的希望。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