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報告339字與中國改革起落
2011-03-20 18:19:0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人大、政協會議先後在北京落幕,年年如是,這兩會帶出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熱點、焦點和難點。今年的政治焦點,因「茉莉花革命」,帶出了吳邦國嚴詞峻語的「五個不准」;今年中國的社會熱點,帶出了賈慶林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而今年的難點,被認為是溫家寶報告的「339字」。
焦點隨時可依大勢雲翻轉移,熱點隨著時間推移可以降溫,唯有這難點,不下力氣還會站在那裡。所以除政治固守,民生寒暄外,今年中國當局如何出手治難點,就成了最大的看點。
所謂溫家寶報告「339字」,是其報告中談過去5年的政府五大成績之後,談及現狀問題的一大段文字。在人大代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被稱為「難點339字」。其主要內容,既指出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如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又有民眾反應強烈而沒有根本解決的諸項問題,如物價上漲壓力加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過高;違法徵地拆遷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增多、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等等。
這「339字」,解析起來有四大特點。首先是輕輕迴避政治的敏感。長期以來,提交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這麼一段講問題,多少會涉政治,今年巧手相避,當是政治大環境使然;二是所講問題,經濟領域突出一個「不」字,如不平衡、不合理、不協調等,揭示問題的深重;社會領域承認的是大、高、多,顯示問題的突出。
既有問題之如此深重和突出,必得有所承諾,溫家寶的解決承諾,是「艱苦細緻的工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按中國政治文件解讀的方法,「艱苦細緻」意味著不能猛,「堅持不懈」體現著快不得。這有點像李鵬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說「繼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仍是政府工作的艱巨任務」。
客觀地說,這「339字」羅列的,既有老問題,又有新矛盾,諸如發展的不平衡,已是陳年老問題,當然不可能一蹴而成地解決,而資源環境約束的強化,雖是近年才明白的道理,但也是30來年的積澱,難以一下子淘清。
但也得承認,「339字」羅列的問題,大多是說了多年不能下狠心解決之事,就說這違法徵地拆遷,吵了多少年,引發了多少案件,為何就不能像「不准搞三權分立」那樣堅決,為何就不能依法辦事,為何要等到官逼民反才來如臨大敵?更不用說「一些領域的腐敗」,實則已是多數領域和痼疾難治的腐敗。
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當然要分輕重,量緩急,但既然把問題攤出來,總得有解決之道,而公認的解決之道,是體制機制的改革。也因此在溫家寶的報告中,「改革」成為出現頻度最高的詞彙,統計起來達70次之多。
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除今年十大任務近半提到相關改革,還把「深入推進重點領域的改革」,作為十大任務之第八條單列。而列出的改革,被標示為「推進」的,有醫藥衛生事業改革、資源稅改革、水價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其他多數被歸類為「健全」、「完善」、「深化」。
問題和矛盾已是如此之深重,改革又是如此之迫切,而多數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都還如此的雲深霧重。更出現個新詞,叫改革「頂層設計」。從積極意義上說,是由中央自上而下的來設計、推動改革,反向去觀察,則不再輕言自發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而在中國改革史上,過去成功推動的改革,大都由民間發起,自下而上;而近期推展又失敗的改革,如教育、醫療、價格的改革,又正是所謂「頂層設計」的改革。
中國現在的難點問題,既有利益機制的錯綜,又有官民關係和階層關係的複雜,再加上中國領導層因中東局勢,對國內穩定抱極大恐懼感,很難相信上有改革動力的產生,下有改革活力的泛起。故此,對中國改革的前景喜憂難辨,對解決問題和矛盾的前景仍然存疑,各方只能寄望那「339字」,明年再於溫報告中移字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