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應日本巨災帶來的影響

2011-03-22 09:43:3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東北地區11日發生規模九的超強地震,引發海嘯、核電輻射外洩、鹿兒島新燃岳火山爆發等連串複合巨災,迄災情仍在延續中。由於日本是世界級的經濟體,其本身所承受的打擊固然嚴重到一時難以估量的程度。國際經濟、社會所受的影響,也是非常可觀。知名的金融機構和媒體,已次第發布初步預測,將日本複合性災害的嚴重性列入和金融海嘯、歐債相彷彿的等級,成為世界經濟復甦延緩的重要因素,為各國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不安。泰國和日本間經濟紐帶連結頗深,日系小型客貨車和相關零組件,在泰國生產、裝配、銷售,已形成區域中心。將來將如何發展,牽連廣泛,應設法將負面影響減到最低。這次日本突遭災害蹂躪,為日人承受的苦難浩劫感到悲傷,並致誠摯慰問。
 
從經貿面測估日本複合巨災造成的破壞,對投資信心衝擊最大,其程度無疑超過1995年阪神地震的水準。工商企業驚魂未定,到觀望回神,選好投資項目,照「穆迪信評」亞洲區經濟學家麥樂信的看法,可能要等到明(2012)年第四季才會恢復。實際上,今年前兩季部分製造業已出現生產停頓現象,巨災不僅會擴大製造項目範圍。對電力缺乏和日本東部港口設施的可能破壞,都將傷及日本成長引擎——出口。也就是說,今年前兩季經濟難免於負成長。從經濟負成長到投資信心恢復的一段漫長期間,日本業者固不好過,和日本經貿有關的經濟體,又何嘗輕鬆得了。
 
日本的複合災害,對汽車、電子業供應鏈衝擊,正逐漸擴大。「華盛頓郵報」說,日本是全球性的汽車產業大國,2010年全年汽車輸出484萬輛。主要的日本車廠在中國、印度、美國、泰國都設有合資工廠,大多依賴從日本進口汽車零組件維持生產。超大地震發生後,日本豐田、本田、日產等三大汽車巨頭已在14日宣布全面停產。顯然對外廠的關鍵零組件供應也暫告中斷,停產雖非無限期,但卻受電力、運輸條件牽拖。如物流欠暢,縱恢復汽車生產項目,要外運也運不走。做為日系汽車東南亞生產中心的泰國,將如何展開生產,必是外界所關切的大事。至於電子產業遭波及部分,也待調整解決。
 
泰國受日本超震影響的另一部分,是日本外訪的觀光旅客銳減,歷來泰國觀光業的主要客源,日本人占相當多數。若這項客源出了問題,即使退訂20%,也會構成相當損失,自是政府和民間所不願見到的事。不過近年國際旅遊蔚然成風,旅遊業對業務運作已趨於成熟,對靈活攬客應非難題。以兩岸三地的狀況為例,日本超震後所流失的觀光客,業者相約在香港集合進行調整。雙方攜手合作,將日客及日本市場,轉為兩岸旅遊,不旋踵就找妥補救辦法。泰國可能一時還不能辦到,但多方覓客源的原則,還是有解決問題機會的。
 
譬如,從北非突尼西亞百姓推翻執政者班阿里,造成北非、中東動盪,原觀光市場、尤其是熱門景點埃及等地令北歐客不願再造訪後。歐洲另股旅遊機構攬客業務人員,在第一時間展開遊說,盼有意出遊者轉往具特色且安全無虞的景點避寒,諸如西班牙南部的坎塔布里亞海岸、塞維爾等濱大西洋的名勝。相關努力,都收到效果,成為邇來動亂中的一段插曲,受到國際旅遊組織的肯定。並確認這類充滿活力的「轉單」做法,有其特色,是「雙贏」的攬客方式,可供大家參酌。
 
日本東北的複合巨災還沒有見底,這番全球性禍害瓜葛牽連,使各行各業都感受到會遭波及的壓力。甚至到了重建階段,還擔心日本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將海外資金調回,會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不利。泰日各方關係不淺,應有做最壞打算、盡最大努力的心理準備。
 
 
关键词:如何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