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已成東亞經濟成長的障礙

2011-03-27 12:20: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銀行論壇日前在新加坡召開,這項每半年集會一次的財政金融決策人士聚首,世銀循例提報東亞暨太平洋經濟現況,供相關各方參酌。同時又為迎面而來的重大議題,做具體陳述和建議,以加深意見交流的分量和依據。本次論壇適逢日本東北超大地震發生後不久,舉世都承受到複合巨災的搖撼驚悚。經濟發展和信心的影響,尤其難以估量,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世銀論壇報告文本,為日災的可能衝擊和應注意事項,多有表達。以世銀的地位和專業水準,其報告自有值得信賴之處,至於因應分寸的拿捏,得靠各經濟體本身了。
 
根據世界銀行的說法,日本超大地震引起複合災害,對東亞區域成長造成的危機,固屬相當複雜而可觀。但是在一項補充說明中,強調日本東北災害衝擊經濟是短期性的,東亞範圍廣闊,基礎穩固,生產事業可調節的幅度大。以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復原經驗,似可應付得了這次複合災害。假如歷史有其可供印證之處,則災害對國民生產毛額(GDP)的負面影響,將會延續到2011年中期。當災後重建工作逐步推展,年中後各季度的成長,隨之昂揚,且有5年好景。亞銀對日災影響不予重視的觀點,是對日超大地震後眾多反應之一,想必會有異見。但世銀言之成理,應有所依據,對東亞經濟成長有其信心喊話的意涵。
 
但相對於邇來在東亞鬧得揚揚沸沸的通貨膨脹議題,世銀的看法就顯得分外嚴肅了。在論壇半年現況報告中,世銀當局確認整個東亞都為通膨所籠罩,是時下主要的挑戰之一,需要緊縮的貨幣政策因應。實際上,東亞地區近年經濟帶領復甦,受到工資、原料等投入成本變動透過生產反映於售價上,影響到一般物價;也因總需求大於充分就業時的總供給,導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變得明顯。區域內經濟體的決策人士,早有警惕,也採取了調整措施,但還是有沉重壓力。世銀在論壇上的呼籲,苦口婆心,有令人感動的一面。
 
不過,通貨膨脹除了前述理論上的成本推動型、需求拉動型,也還有人為運作的因素。世銀當局之所以截鐵斬釘,公開強調通膨乃為東亞成長的主要障礙,相信其必有所本。國際輿論不時點醒,歐美國家長期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以致市場上熱錢流竄;還有美元長期走軟,使得油金價格居高不下等,都屬通膨根源。換句話說,造成這次波瀾壯闊通膨出現的關鍵因素,全非各經濟體的決策者所能左右。相關政府想要明顯平抑物價,足以奏效的政策工具,實在有限,能夠對抗通膨挑戰的常見措施,雖非無用,但頂多只有「杯水車薪」效果而已。
 
美國當局為解決本身經濟衰敗頹勢,已無計可施,最後於去(2010)年末,採取「以鄰為壑」的持續貨幣寬鬆政策,印出6000億美金救市。到今(2011)年2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克南表示,美國經濟雖可望加速復甦,但仍不足以加快壓低失業率。這是要貫徹寬鬆貨幣政策到底的另一種說法,尤其再讓舉世嘩然的是,美國未引發全球通膨,各國應自行設法平衡經濟發展。如此的一段過程,勾勒出美國立場不動如山的輪廓,也應了國際流傳所說,「全世界的央行印鈔票,最後都會害到自己;只有美國印鈔票是危害全世界。」
 
世銀是「中央銀行中的中央銀行」,對全球金融動態資訊完整,美國當局的政策、華爾街金元禿鷹的炒作,當然不致於一無所知。這回將論壇移到南洋召開,並慎重其事將東亞經濟成長的障礙和對未來挑戰可能對策,向各經濟體決策人士開誠相告。雖然毫無新意,卻是世銀作為的最大限度,也為東亞各經濟體留下許多想像空間。連日新加坡輿論有亞洲型塑世界公共政策的時代,已呼之欲出的篇章,新的趨勢能不能開花結果,自然還待觀察。
 
关键词:已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