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建立防災觀念推動防災機制

2011-03-28 11:09:1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緬泰邊界撣州山區,24日發生芮氏規模6.8強烈地震,由於其屬於淺層性質,造成廣泛地區居民傷亡,更使中國雲南人逃離住處、泰國曼谷多處商店貨架上物品掉落地上。從不同地方感覺天搖地動驚悚的人們,紛把害怕寫在臉上,一時的共同語言是災難已告臨頭。這就是由地球物理釀生的地震,同屬此一系列的天災,還有海嘯和火山爆發。邇來曼谷人從頻聞重大災禍,終也感受到迢遙遠處發生的震撼。天威難測,到了這種地步,政府和民間都該認清,防災觀念要確實建立,防災機制宜以高瞻遠矚的態度逐步完成。多一分努力、少一分損傷,從此莫再輕忽了天災問題,庶可把禍害減到最低。
 
從2月下旬菲律賓呂宋島布魯桑火山突然噴發,隔天紐西蘭南島基督城出現強烈地震,到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再有芮氏規模9.0毀滅性超強震、並引發詭異巨大漩渦激成大海嘯。緊密而嚴重的禍害,把屬於地球物理釀成的系列天災,次第降臨且推上頂端,實在不可思議。長達4萬公里的太平洋火環(火山)帶的極端不平靜,顯示此一區域幾個板塊的碰撞擠壓、火山運動,又到了階段性的高峰。緊接著發生在緬甸邊彊的地震,是不是太平洋火環帶上系列活動的部分,一時尚無可稽資料。但聽多了短期內的毀滅性地震、海嘯、火山爆發,非繃緊神經加強防災不可。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是流傳久遠的東方俗諺,是先民對大自然認知有限時,形成略帶玄機的結論。直到今天,經歷過舉世菁英的專業鑽研和多方面推敲,雖然建構成一套地球物理學術體系,脈絡分明。但是對地震預測,還是辦不到,有時還不及若干動物物種,能當地震到來時,表現精準的趨吉避凶行動。即使重災區內,也尋覓不到任何動物屍首,令人稱奇。不過天威難測,和建立防災觀念,畢竟是兩回事。有正確防災觀念,於現階段可充實心理準備,臨危不亂,擺脫聽天由命支配。
 
縱然地震、海嘯難測,但提高自保的防災觀念,卻是具積極性的意識,一定要勉為其難推動。日本東北地區這回複合災害,為防災觀念的合理性提供了佐證。當地因地震海嘯頻仍,早從30年前開始,據防災要求履行避難演練,逐年不間斷,也不虛應故事。所以這次超強震引發10層樓高海嘯襲來,從電視播出側錄到的短暫逃生影片上,可以看到不同年齡層的男女老少居民,悉依規定動作,有條不紊。雖後有海水逼近,毫無驚慌失措、尖聲狂叫現象,果能稍作整理,便可為避難典型教範。只可惜地震海嘯規模超大、能供逃生用時間太短。終還是造成2萬餘人罹難或失蹤憾事。
 
對於防災機制的逐步完成,則是防災觀念的另一個層次。先進國家在防災觀念普遍化,防災意識深入穩定後,隨即有組織、有計畫推動制式防災能力。往往是由政府當局以特別法位階,規劃制定「國土計畫法」,將相關災害防救、都市計畫、水土保持等法令,連結落實。使生活環境保持一定安全程度,貫徹「危地不居」原則。即使有水文、氣候、地球物理等項目釀成的重大天災,也可將可能造成損失的程度降低或甚至免除。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最需要有類似法令規範安全,但若缺乏防災觀念做基礎,縱制定法令也難落實。因此,趁這回曼谷也能體會到天搖地動可怕的機會,我們提出防災法制化的議題,殷盼政府與民間能朝此方向努力。
 
緬泰邊界撣州偏遠山區的強震,初步報告至少死傷186人。由於淺層地震的震度極大,在距震央900公里遠的曼谷都明顯感受到。由於泰國有感地震發生的次數向來偏低,可見地球物理災變也有了變化的可能。當此時際,大家應該重視防災觀念的建立,進一步師法先進國家積極奠立防災機制才是。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