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兩岸,不必標新立異
2011-04-03 11:31:2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蔡英文與蘇貞昌二人之一可望代表民進黨競選2012總統。二人的初選宣言均極盡詞藻華麗之能事,卻因皆未對兩岸議題作出應有的申論,遂使二篇初選宣言皆顯得華而不實。
蘇蔡兩篇初選宣言,大部分內容其實與舉世各國所有總統候選人的競選宣言大同小異;換一個國家的總統候選人,也可以拿著蘇蔡這兩篇講稿,從昏燈下的學童或害怕失業的大學女生講起。但是,這顯然不夠格作為中華民國總統參選人的競選宣言,不談兩岸政策,可使通篇演說變成假、大、空話。
蔡英文的初選宣言對兩岸政策幾乎未置一詞,蘇貞昌則點到為止,甚至稱「談兩岸不必標新立異」。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與蘇貞昌的「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礎」也均未見諸初選宣言;顯見二人對兩岸議題皆蓄意迴避,甚至在藏拙。這正是民進黨的阿基里斯腱,亦即是蘇蔡二人的政治罩門。
兩岸問題誠然不是台灣政經問題的全部,卻無疑是最重要的部分。對台灣而言,沒有平衡的兩岸政策,即不可能有未來憧憬可言;若不能在兩岸問題上找到應對方法,則整個政經問題就無從治理。然而,民進黨如今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如ECFA等,其實完全提不出對其全盤否定或作重大修正的建議,甚至還有「若執政將延續前朝兩岸政策」的說法;但是,另一方面民進黨卻又不斷操弄「傾中賣台」的情緒性空泛指摘,蔡英文甚至拿先人的墓碑及骨灰罈作文章。這種又罵「傾中賣台」,又要「延續前朝兩岸政策」的兩面手法,豈有可能贏得總統大選?或縱使當選豈有可能治國?
解嚴後20餘年,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確實經過好一陣子「標新立異」的操作,曾經出現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名制憲、一邊一國、第二共和、去中國化、入聯公投、正常國家等等「標新立異」的台獨副牌及變體,可謂皆是民進黨就兩岸關係提出的對策試驗。但蘇蔡二人當然皆知,這些政策在今日呈現的實驗結果是全無可行。然而,蘇蔡面臨的選舉情境卻使他們既不能承認其不可行,否則即會失去了綠營支持者的熱情;卻又不能不承認其不可行,否則怎會說「若執政將延續前朝兩岸政策」?
在這種「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吊詭過程中,蘇貞昌提出「談兩岸不必標新立異」的說法,其實一方面是因民進黨過去的「標新立異」皆告失敗,另一方面也因如今已是無新可標、無異可立了。
民進黨幾乎嘗試過所有的「標新立異」的兩岸政策,主軸皆是台獨路線。原始的台獨思維是「為了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要顛覆中華民國」,但其後漸漸變質為「把對抗中華民國,當作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隨著國內外情勢丕變,國人漸漸感知,若顛覆中華民國,更無以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蔡二人自然亦深知此理。因而,即無「標新立異」的餘地。
談兩岸,不要標新立異。以我們一貫的看法來說,就是一切皆回歸到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未來的兩岸關係亦由中華民國的憲法程序決定;由於憲法程序必然是民主程序,所以其中當然包含了「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如果能夠建立這樣的共識,即可返璞歸真於憲法,不必再標新立異。
蘇貞昌所謂的「談兩岸不必標新立異」,及蔡英文的乾脆避而不談,皆顯示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僵固與枯竭,已無新可標,無異可立;許信良的投入初選,相對於於蘇蔡二人,反而是一種「標新立異」,但許其實是回歸主流而已。蘇蔡二人若不能提出「新與異」的兩岸政策,卻想選中華民國總統,借呂秀蓮的話問民進黨:你準備好了嗎?你靠得住嗎?你有這個本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