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新路的新困惑
2011-04-08 11:19: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最高領導層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態度,令外間十分困惑,這種困惑主要表現為其在言與行上有極大殊異。但在事實上,中國領導層對如何把握政改自己也很困惑,明白不推不行,認定急推大推也不行,正擬擇機宣布政改新動作,而且是從民主選舉入手。
到目前為止,包括中國知識界在內,對中國領導層的政改取態,都十分不解,以中共中央政治局9常委中「4正職」而言,現在的說法是,胡錦濤是堅持舊話,避言政改;吳邦國是「5個不搞」,封堵政改;溫家寶是單兵突進,十推政改;賈慶林只談道路,虛化政改。
如以這一表現來看,則現任中國領導層是一個理念分裂、行為矛盾的組合體,作為執政黨的總書記不講不提,總理大鼓大吹,人大委員長全面否定,政協主席不扮助推角色,哪能有政改現身?中國最高領導層不是已一盤散沙,各行其是,就是鬥爭激烈,各不相讓。
以中國領導人的表現,這種判斷較易為人接受。然而近間北京傳出另一說法,那就是中國領導層已決意大團結、共進退,在政改的問題上,也有妥協方案,那就是政改不推不行,但基於國際茉莉花革命大震盪,也基於中國目前的政治高風險,要選個政改突破口,既有帶動效應,又能避開風險。於是,主要領導人各自擔當角色,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也有人唱黑臉,希望能有個可掌控、低風險的政改。
中國領導層為何在此時此際,同意今年要有點政改表示?主要來因,還是中共建黨90周年,當局要大慶。大慶中要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中共建黨90年,執政62年,改革開放30年,到這個特別年份,總得有個有力的政治說法,才能站得住腳。而唯有政改,既是長期以來的痛腳,又是奪回話語權之路。
中國領導層有意在中共建黨紀念大型活動之際,以再提政改來打破困局,重燃希望。而政改的突破口,放在民主二字之上,民主只能透過選舉民主來表現,於是基層選舉民主就被推到新政改設計方案上。
中國一旦遇到改革,都主張由基層做起。在籌畫政改方案時,想在民主選舉上做文章,也就只放在最基層1級政權上著眼,也就是鄉鎮民主選舉。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的3級政權體制不同,中國實行的是5級政權體制,由上而下數也就是中央政權、省級政權、地市州級政權、縣區政權、鄉鎮。所以鄉鎮的政權,位處中國政治體制最基層,又稱為中國政治神精末梢。
過去30年間,中國推行的政改大致分3階段,即第1階段的1978年到1989年,主要是「破」,重點是破了權力體制,包括打破終身制和權力下放;從六四後到中共十四大的第2階段,重點在「立」,主要是想立出有利建立市場經濟的政治體制;其後到現在,是基本停滯階段,其間的政改試驗,多數失敗、擱置或變味,如村民自治民主試驗。
中國社會上政改的呼聲不用說了,中國的智囊機構中,對政改也有種種提議,其中一個主流的思路,就是推行以民主選舉為主的政治體制改革,認定中國今天問題,不推行民主不行;推行民主,原來的先黨內、後社會也不行;推行民主政治,必須要過民主選舉這條橋。只是過橋時,先過哪條橋好,有不同主張,激進的主張全面推進,溫和的建議由縣做起,保守的主張先行鄉鎮。中國領導層打算的,是由鄉鎮民主選舉做起。
如以基層1級政權來算,鄉鎮實施民主選舉,才是中國民主政治揭開第一道帷幕。能打動中國領導層來推動這一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是透過鄉鎮政改,中國才能實現「有效執政」。中國基層政權變異,令中國執政力不逮基層,是公認的現實。透過鄉鎮政改,已無失去政權之慮,反收機體通透之功,當然要做。
再一層道理,則是「有序參與」,中國領導層對民主又想又怕,最怕「大民主」帶來天下大亂,所以強調政改的有序推進,有序參與。鄉鎮1級,是最基層的政權,也就是這「序」的第一道,相關建議,自會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