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集團聯袂現身國際舞台的深意

2011-04-16 11:04:5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金磚」國家第3次領袖會議,輪由中國擔任東主,14-15日在海南三亞舉行。這個原本鬆散的國際新興國家組織,經歷一番睦誼性接觸後。2011年的會議終於以新的面貌,積極的態度和議題,出現於國際政壇。預料在隨即到來的20國集團會議(G-20)、國際貨幣基金(IMF)等重要場合中。代表世界的開發中國家,發揮一定的影響力,把以往由7工業國集團(G-7)支配的經貿情勢,重新予以調整,建立合理的運作機制,維持均衡發展。顯然,這是蓄勢待發的一股力量,異軍突起,並一步又一步朝世界舞台的中心進發。
 
金磚4國(BRIC)是高盛公司一位傑出分析師歐尼爾所提出,他在本(21)世紀初美國遭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深有所感。認為非西方國家的經濟體,很快將發揮比西方國家更大的影響力。而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4國,各有龐大人口、低度開發的經濟、政府決心擁抱市場、接受全球化的部分做法等共同點。乃將4大國名的第一個字母BRIC,結合成為另具新意的名詞,冠以「金磚」,勾勒出一個清新輪廓:因這次會議邀請南非總統祖馬參加,形成金磚5國會議,反映出5國在各項議題上的共識,使全球化市場的未來,就在此五個地理分隔、語言文化截然不同的國家。歐尼爾的神來之筆,建構出令人震驚的說法,且竟然在短期間出現了應驗的苗頭。
 
金磚5國新名詞,以其概念易懂,迅速引發了國際上不同領域的迴響。不僅使全球投資視野大幅改觀,更造成了政治意識的重組,巴、俄、印、中都接受這個觀念,展開活動。進一步又分從2009年在俄羅斯的耶特卡林堡、2010年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了非正式的高階層會議。4大頂級領導人濟濟一堂,發現對睦誼大有增長,意見趨於一致,信心得以產生的效果。適當此時際,國際金融海嘯使7大工業國集團失去翻雲覆雨的能耐,倉皇要求將原G7改造,謀畫擴大組織,由加入新興經濟體的20國集團(G-20)承擔大局,意外使金磚國得悉數入列,承擔起挽救世界經濟復甦的責任,4國本身也有了共同活動的場所。
 
金磚國家第3次高層會集會海南,和以往不同的是,成員新加入了非洲的南非。若論幅員、國力,南非似並不具備和4國平起平坐的條件,因而組合後國際間雜音起落不斷。但南非堂皇呼籲加入,4國也予允諾,並由這次會議東主中國主席胡錦濤負責邀請,使金磚集團「更具代表性」。自茲在名稱BRIC後加上S,成為BRICS等五個字母合於詞彙常規,也脫掉舊殼,用新銜名在國際亮相。更值得注意的是,金磚集團的定位是「ad hoc political club」(特殊政治俱樂部),屬於正式結構,設置秘書單位協助推動合作、承擔日常事務。前述所謂金磚新面貌,指的就是組織擴大和正式化。
 
這次金磚集團高階層會前夕,中國社會科學學院公布了「新興經濟體藍皮書」,其中陳述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在2010年超過60%。僅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就超過30%,金磚國家已經成為拉動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這份藍皮書也預測,即使不包括南非,4國的GDP總量占世界比重也將從2008年的15%,提高到2015年的22%。屆時,4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4國的GDP增量將占世界增量的1/3。社科院適時推出此出版品,既為金磚集團的重要會議做支撐。也向國際表明金磚集團近30億的人口,其中產階級迅速壯大,市場擴張潛力無窮,勢必能達成帶動經濟復甦的使命。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的頂級產、官、學領袖,曾一再強調世界經濟發言權移往中、印、拉美,是有道理的。
 
金磚集團集會的議題,具體而有針對性,顯然是要以開發中國家代表的地位,為參與國際決策機構活動,做好充分準備熱身。數個世紀來,亞、歐、拉美和非洲的絕大多數開發中、或低度開發國家,歷經不同類型強權的欺凌擺布,現終得由金磚5國聯袂現身於國際舞台,為弱國代言,籌畫爭取合於公平正義待遇,其劃時代意義不言可喻。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