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崛起中一個亮眼的建設計畫

2011-04-28 10:48:2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來西亞日前宣布,在柔佛州啟動已歷數年的伊斯甘達經濟特區,將以非常優惠措施、擴大整合範圍等有利條件,積極吸引外資參與開發,加快營建現代化的造城計畫。由於柔佛和新加坡緊鄰,星馬近年在此區域的開發,早有具體默契和初步成就。經大馬加大號召力度後,此一具備相當基礎,且有完整規劃的大都會,勢必將再注入新的活力,為區域發展做示範,也為將告掛牌的東盟單一經濟區做亮眼的地標,大馬是泰國的近鄰,更是友邦,對此大計畫,我們當必樂觀其成。
 
大馬伊斯甘達特區,是歷來規模最大的一宗經濟發展計畫,其面積廣達2217平方公里,比緊鄰的新加坡幾乎大上三倍。當時的總理巴達威2006年11月4日在柔佛宣布這項創新規劃時說,「南柔佛經濟特區是我們最重要、也最具雄心的計畫之一。我們的願景是將南柔佛變成商業、投資、遊憩與文化的地標。」事隔多年,人事也已斗換星移,但南柔佛經濟特區計畫的發展卻能一以貫之,執政當局注入的心力、財力按期適時到位,對於發展中國家推動龐大建設計畫而有此表現,已是令人側目,亦可視為大馬邁入現代化的一項新指標。
 
南柔佛經濟特區計畫拍板之初,原訂第一個5年投入130億美元,建構陸、海、空運等樞紐,吸引外商投資,並與基本設施有相當基礎的新加坡一較長短。從歷史角度看這項決定,並沒有造成外界驚奇,星馬間存在的陳年舊怨,曾是新加坡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而獨立建國的主要原因。甚至分道揚鑣後,土地、邊界、勞工、水資源等問題,雙方還時生齟齬。大馬要建座經濟園區和新加坡互別苗頭,應非怪事。但是近年強調的區域整合、爭取雙贏觀念,卻促成了雙方優勢互補的積極行動。南柔佛超級都會區終能克服創業的艱難,新加坡的介入與有貢獻,星馬合作樹立的經營典範,尤其為各方津津樂道。
 
馬來西亞方面受命執行伊斯甘達經濟園區開發計畫的,是國營投資機構哈薩納(Khazanah National)。到進入實際推動工作階段,立刻發現對於基本設施、金融服務、效率觀念等關鍵經驗全不足,若無妥當助力,開發、引資、經營都將出現窒礙。於是遂由巴達威親自出面,擱置星馬雙方怨懟,敦邀星總理李顯龍到蘭卡威會商。嗣又迭經部長級官員接觸,取得合作協議,星方以「全球資本與發展集團」為合作對口單位,參與開發「淡馬錫投資公司」亦在當地投資,始完成初步規模。而其間的微妙因素,是強調這項東盟區域內的大型建設,列為東盟合作「試劑」。如整合成功,於東盟單一經濟體的號召力、競爭力,都會有所助力。南柔佛建設的迂迴曲折,也印證了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適足以使人信賴。
 
在大馬當局發出對外資個人和企業實施優惠稅率、放寬外籍知識工作者進駐等獎勵措施的號召,以加強推動這項極具野心的伊斯甘達經濟特區計畫之前。實際上該計畫已有相當成功的初步效果,到去(2010)年底,各方承諾的投資金額達230億美元,比原訂目標多出48%,其中逾40%資金來自海外,顯然多元商機已受到廣泛矚目。舉凡主題樂園、國際學校、旅館、醫院、商業區、住宅區等,屬於超級都會所應具備的建設項目,大致都已齊全。所以繼續吸引資金前來,乃在於對開發做進一步充實。在營造大都會蔚為顯學的現時代,推出包羅萬象、可能比緊鄰的新加坡還更加現代化的環境,料將有一番轟動,使東盟在崛起中的亞洲多了光環。
 
南柔佛經濟特區的建構,可以說是開發中國家執政當局高瞻遠矚的一個代表。假若當年不排除萬難,推動這項計畫,現在就見不到亞洲新興經濟體中還有具高水準的發展成就,足以吸引世界知名的公司,願攜資金和技術來南洋共襄盛舉。而新加坡參與合作,使發展趨於飽和的城市國家找到妥善縱深腹地,有更多空間堪供揮灑。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區域,具備這般條件的環境還不少,各經濟體的政府和民間,宜師法柔佛計畫,大展鴻圖。
 
关键词:崛起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