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和中國合作邁向現代化的新頁

2011-05-03 10:16:2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東南亞的四天行程,已經圓滿結束。這次分別和馬來西亞、印尼的政要、各方領袖展開親切而綿密的接觸,完成了相互的了解與尊重,傳達了濃郁的睦誼與實質的信息。雖然為時間所限,行腳未能更加普遍,但相信東盟各成員國,也能感覺得到中方的誠摯立場。東盟10+1自由貿易區建成正式運作,今(2011)年進入第二年,為期雖短,效果宏開。在國際經濟環境動盪不安中,卻能一枝獨秀,成長的表現令舉世矚目。溫家寶總理欣然蒞臨南洋,想必有豐碩印象,對東盟與中國合作發展,做出更加具體可行的規劃。區域各經濟體的政府和民間,多有所期盼。
 
2011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4月15日揭幕,中國主席胡錦濤致詞,明確表示未來五年中國要釋放消費潛力,並加大投資亞洲和新興經濟體市場力度。對於東盟自貿區成員而言,這番允諾幾乎可說是直接對象,且居於第一線。所謂釋放中國消費潛力、加大投資亞洲市場,實際上就是自貿協定的實質內容。自貿區雙方依據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協定的要約,無需關稅或近於零的關稅,活動的空間自然寬廣。在過去一年以至今日,東盟成員輸出勁升,新的境內各類投資項目次第出現,諒必已得到印證。於今中國進一步釋出消費潛力,加大對亞洲經濟體投資,將會是何種市場景象,對於各經濟體發展又會如何有利,毫不難想像。相信溫總理一行帶來南洋的信息,更為具體,於今的問題是東盟國家本身準備好了沒有,能否有效利用。
 
溫家寶總理2011年首次出訪,第一站選的是和中國關係密切的東盟國家馬來西亞、東盟本屆輪值東主印尼。在大馬停留30小時的滿檔活動、在印尼發表的政策演說,都給予外界強烈而深刻的印象。今年是東盟和中國建立對話關係二十年,不僅時間點有紀念性,交往接觸的成就表現,也是當今世界上的首屈一指。更具體說,用二十年時間,建立睦誼、完成區域經濟整合,是超高效率和運作的成果。當一個近19億人口、有6兆美元產值的東盟10+1自由貿易區,在亞洲展開全面運作,做為「亞洲崛起」的基礎,豈非難能可貴。
 
展望未來,運作才一年多的東盟10+1自貿區,要承擔的發展使命,更可說是任重道遠。由於此一區域經濟整合組織的基本成員,全是開發中國家。各經濟體的發展,面臨著巨大人口、資源、環境壓力,過程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企盼能夠達到相當水準,勢必會經歷嚴峻考驗,而克服困難的不二法門,唯有無間合作,推誠相與。中國當局迭經表達「永遠做周邊地區的好鄰居、好夥伴」立場。溫家寶總理對東盟最大的經濟體、今年的輪值東主印尼,強調「我們希望印尼能夠在中國與東盟合作中,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可謂用心良苦。
 
投資是活絡經濟、強化雙方紐帶關係的一種工具,中方在國際集會上,確定加大投資亞洲和新興市場力度的立場,已如前述。溫家寶總理出訪東南亞,行囊中當也不乏相關議題,或甚至已告敲定的投資案例。但在溫氏啟程之日,北京舉行的一項「第5屆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會中「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委,宣布在「十二.五」期間將「共同發力」,提供企業金融、稅務等支援。把對外開放戰略,由「引進來」轉為和「走出去」相結合,以擴大發展基礎。這項措施,相當於國家政策的配套,東盟經濟體對於爭取外來資金,從此將多了管道,是值得注意的。
 
溫家寶總理帶著對區域經濟整合的關懷到南洋,獲得了相關各方的熱烈接待和回應,對於「亞洲崛起」是有積極意義的。而中國與東盟經濟紐帶的不斷增強,更是促成東南亞現代化的基礎,彌足珍貴。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