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拉丹之死並非就是安全保證

2011-05-04 19:14:0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追緝10年之後,凱達組織頭目賓拉丹終於被美國的海豹突擊隊「斬首」成功,如今這個911恐怖襲擊的最大元兇已經成為歷史,儘管輿論各方還在熱議為何他能躲在巴基斯坦軍方的眼皮底下,為何屍體那麼快的就處理了?歐巴馬總統在這個事件中到底獲得怎樣的政治收益?對他的總統連任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這個事件發生後,對美國的反恐和世界的反恐大局,到底會有怎樣的衝擊?對西方和伊斯蘭激進主義的關係,到底會有怎樣的衝擊?對阿富汗戰爭會有怎樣衝擊?
 
毫無疑問,對美國和西方國家來說,911恐怖襲擊發生,美國為此打了兩場戰爭,但是,對於元兇賓拉丹的追殺,卻一直不成功,如今一次準確的情報收集和斬首行動,就將布希總統追了7年之久無功而返的「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工作完成了,這將鼓勵美國和北約國家未來的反恐和戰爭,會大大使用簡單省事的「斬首」行動。實際上,這個策略已經在利比亞的行動中實施,因為禁航區和大規模的轟炸都不見效,格達費就是拒絕下台,反對派勢力又無法朝前邁進,要想速戰速決,避免地面戰爭的傷亡和戰事的長期化態勢,採取「斬首」行動,是最為快捷的模式。

但是,這次的行動,沒有把格達費處理掉,卻把他的小兒子塞夫和三個無辜的孫兒輩炸死了(根據利比亞政府的宣布),結果就引發巨大的爭議。北約辯解沒有故意進行「斬首」行動,但俄羅斯等國就譴責北約違反人權。由此可見,「斬首」行動端賴情報的準確,不然就可能演變成濫殺無辜。不過,從北約的角度來看,即使冒點風險,也比擴大戰爭引發更多傷亡「划算」,「斬首」成功,就是勝利的歡呼,「斬首」失敗,殃及無辜,則矢口否認,等待下次機會。
 
這種模式,恐怕不會止於反恐戰爭和中東戰事,未來區域衝突和其他局部戰爭,可能都會使用「斬首」行動,因此,這方面的爭議還會持續很長時間。然而,必須看到的是,斬首行動也只能是「治標」,而非「治本」,尤其是對待賓拉丹這樣沒有國家機器支持的凱達組織,因為恐怖主義的存在,並非是賓拉丹一人的行為,而是有非常複雜的土壤,比如巴勒斯坦問題,就是一個「最深厚」的土壤,這個問題不解決,恐怖主義就不會停止。
 
其實,賓拉丹不死,恐怖主義就難以群雄並起,因為賓拉丹的經歷、財力和「魅力」,無人能爭,無人能搶,所以大的行動,就等待賓拉丹去做。如今,賓拉丹一死,恐怖組織中就有更多的人要爭取「共主」地位,而要達成目標,就需要像賓拉丹一樣「幹大事」,才能一舉成名,「讓人信服」,如此一來,那就是「盜賊肆虐,烽煙四起」了,這就是說,除了凱達組織有可能報復以外,其他恐怖組織爭搶出頭也會發動新的恐怖襲擊,天下將會不太平一段時間,這一點,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必須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安全措施,千萬不要以為,賓拉丹一死,航空將會安全,高樓將會安全,海運將會安全,如果這樣想問題,安全肯定就有隱患。
 
由此可見,賓拉丹死了,高興一天就可以,必須警覺反恐的任務,遠遠沒有結束。
 
 
 
关键词:拉丹之死就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