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亞洲世紀來臨排除成長的風險
2011-05-09 11:36:4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開發銀行」(ADB)在5月4日公布的一項報告中顯示,亞洲崛起雖然備受期待,但過程卻伴有重大風險。如果亞洲主要經濟體保持現有成長的速度,到2050年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占全球的51%,並使逾30億人脫離貧困。總部設在馬尼拉的亞銀,多年來和亞太國家一同經歷無數風險,對亞太區域經貿環境相當熟悉。該行這項名為「亞洲2050──實現亞洲世紀」的年度報告,給區域內,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勾勒出輝煌遠景,同時也提示將會引發多方面危機,務必要保持臨深履薄的心情,審慎度過難關。在國際情勢詭譎的環境中,相關說法具有價值,賦予使命,各方應深入了解。
亞銀以為,如果亞洲主要經濟體保持現有經濟成長速度,到2050年該地區有望達到生產總值148兆美元,相當於全球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可以算得是「亞洲世紀」來到了。亞銀報告引述的數據,是從2008年後確認的多項指標性數據總結,具體說是完全可靠的推論,且凸顯在舉世經貿疲軟,開發中的亞洲依然成長,形成一枝獨秀的榮景。亞銀首席經濟學家李鐘和曾說過,「此區的復甦速度與力道,令人驚喜連連,這波V型復甦,已為中長期的持續發展與成長,奠定基礎。」所以2050年離現在雖然還有一段時間,但亞洲世紀的遠景是可期的,可信的。
亞銀總裁黑田東彥面對滿座的新聞記者說,亞洲世紀出現,最值得興奮的是將可使逾30億人口脫離貧困。亞銀成立的宗旨,除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也是最難實現的使命。以往黑田東彥在公開場合,對除貧議題縱有所表達,但並無肯定說詞,只是宣示而已。這回他明白告知,隨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中國將在「南南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以過去30年來,中國在消除貧困、提高人們生活水準、推進基礎設施的成就,已成為一個奇蹟。透過南南合作,使開發中國家之間在經濟技術交流、人力資源運用、除貧困難的克服,都得到參採依據。除了改善生活,對亞洲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更是不可或缺的助力。黑田東彥對處理貧困問題的論點,更為解決近年因天災人禍造成到處有人食不裹腹現象,提供了緩解的方法。
實現亞洲世紀之前,若謂各經濟體將是一帆風順的環境,那是盲目的樂觀,虛無而不切實際。亞銀的報告,特別強調要達到這般境界,前提是亞洲國家能處理好在政策、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關鍵問題。即使從字義上,也能看得出來亞銀的主張是全面的、不斷求改善的。所謂「保持現狀就是落伍」,在外在環境不平順,歐、美復甦還有長路要走,而經濟體內部又得力爭上游、擴大需求條件下,非要加倍努力不可。黑田東彥指出,要因應成長的挑戰。亞洲領袖應制定大膽而創新的政策,探討本地區乃至全球合作途徑;以往在亞洲處於低收入、資本稀缺階段時實施的政策,在當時可能奏效,但不大可能在今天或未來繼續發揮效力。由此可見迎接亞洲世紀,真是任重道遠,非有完善心理準備不可。
在亞銀報告中,泰國、韓國、馬來西亞、日本、印尼、印度、中國等,都屬於引領亞洲發展的新興經濟體。預估到2050年,這些國家占全世界生產總值的比率,將提高到45%,人均收入將達4萬5800美元,比全球平均水準高出25%。不過,達到這般水準同樣要付出「晉階」代價,那就是:發展快,卻不能陷入經濟成長速度放緩,與工資水準停滯的「中等收入陷阱」。否則該地區其他國家也將受抑制,屆時亞洲生產總值可以只有61兆美元,僅占全球32%,離過半就遙遠了。經濟發展「沒有白吃的午餐」,到了目前地位,只能奮勇向前,泰國政府和民間,不知準備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