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締盟艱辛.團結共創未來

2011-05-15 17:53:2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第18屆高階層會,9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閉幕。這個預定在2015年將轉型為類似歐盟(EU)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近年不斷努力排除發展過程的困難,也次第收到了若干效果。但外界所得到的印象是,愈接近正式掛牌運作,可能遭遇到的問題愈棘手。對於背景複雜、環境多樣、意識型態有落差的地區而言,締造艱辛、磨合不易,原是在所難免的事,東方有「行100里者半90」的箴言。希望東盟成員能莫忘加盟初衷,珍惜當前獲得的多方利益,想忍為謀,共同締造亞洲崛起的堅實基礎。

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債加上各地大型天災人禍等事故不斷出現,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開發中國家,先後承受著莫大經濟、貿易的負面衝擊。而恰當此一階段,也是東盟結盟後,經營見效,積極醞釀轉型為單一經濟區,以拓展更加廣泛前途的時候。記得2008年12月東盟簽署畫時代憲章,使東盟成為法律上的實體,並朝整合目標邁進。當時決策領袖們雖然豪情萬丈,對後續的遭遇並沒有應對的充分把握。只盼能結合共同力量,以防擁有5億人口的東盟,將來陷入經濟風暴。

但是東盟成立單一市場,堅決反對保護主義,不採取新的壁壘或提高貿易障礙的共同目標,卻在詭譎的國際經貿環境中,得到了意外的逆勢成長,構成了帶領復甦的一股重要力量,顯然印證了市場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的道理。這一段經歷,也告訴區域內經濟體團結合作力量大,在這樣共識下運作,往往可以逢凶化吉。所以對於東盟自成立以來的演變,盟員的逐步擴大,從鬆散的經貿論壇發展成制定憲章規範,莫不蘊含有先行者的高度智慧、階段性決策者的當機立斷表現。東盟的成長由易而難,到2015年正式成立歐盟式的東盟,可能觸及的問題還多,各經濟體應以體諒和尊重的襟懷,將盟誼化為爭取成功的力量。

在本屆東盟高階層會議中,議程具相當多樣性,有新發生的雙邊衝突,有擴大結盟範圍的討論,也有自由與人權的主張。經由輪值主席印尼總統尤都約諾的理性處理和調解,以及各與會領導人的相互體諒,大致能維持著和諧氣氛。縱不能如各方所期待,使尖銳對峙趨於緩和,但並沒有斷然破裂,還留下迴旋餘地,他如2014年的輪值主席,也保持組織本身的尊嚴,仍裁定由緬甸領袖擔任。凡此均見東盟體制漸趨於成熟,值得佩慰。

東盟體制運作除了會議部分,另還有成員國之間透過雙邊或多邊接觸,盟誼與睦誼都晉升,甚至以大規模建設項目為觸媒,結成現代化共同生活圈的事例。譬如,大馬在緊臨新加坡的柔佛州,計畫建造一個比星國大三倍的超級都會,同時整合連接雙方的海、陸、空交通。這項命名為「伊斯甘達經濟特區」的造城計畫,於2006年首次宣告之初,一度引起普遍懷疑。國際間都知道馬星關係敏感,土地、邊界、勞工和水資源,都曾是尖銳爭執的焦點。大馬當局將這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大型設施放在柔佛州,能有多少成功機會,但大馬當局力排眾議,且執政者更迭也不影響政策的一貫性,終使伊斯甘達區的建設,順利而成功,到2010年底國內外承諾的投資總額逾230億美元。一個包括主題樂園、國際學校、旅館、醫院與商業區的現代生活環境,已然呼之欲出。

星馬合作互補,為創造新經濟而共釋前嫌,是東盟團結晉階的一個精神指標,經之營立終會形成南洋成為亞洲崛起的穩固基礎。東盟盟誼的締造,千辛萬苦,10成員國擱置歷史包袱共聚一堂,有夙緣、有共同的智慧,今後的一段歲月,還有坎坷路途要經歷,從此諸經濟體間擱置爭議、化干戈為玉帛,豈不善哉。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