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使落後衛生設施弄壞亞洲聲譽
2011-05-18 12:13:3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以新加坡為基地的若干工商企業界人士和團體,有鑑於近年亞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各地普遍呈現繁榮昌盛樣貌,一般生活也有了相當改善。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到處的衛生盥洗設施,無論公私場所、都市鄉村,維持著一貫骯髒破敗。既影響觀瞻,也不合於人類日常生活的起碼要求,尤其是疫癘流傳的淵藪。於是籌募資金,成立民間機構,串連相關組織,推展區域集會,做改善衛浴設施的努力,兼有開發商機的作用。這項活動能不能得到認同和奧援,順利進行,達到目標,還有待觀察。但是卻凸顯出當今亞洲一個難堪的問題,促使各經濟體的政府和民間,積極改善基本關鍵設施,跟上繁榮的環境。
工商企業界的一番感觸,並非空泛不當,新加坡固有了合於現代生活的公私衛浴條件,但亞洲其他地方是還有大幅改進空間的。社運人士頗能附和相關看法,對於日常環境,尤其是都會週邊貧民區內,一般居民偏重把金錢用於購買手機,而不注重衛生浴廁設施的現象,頗不以為然。雖然改善環境牽涉廣泛,非一般居民或區域巷弄組織的願望或呼籲所能奏效。但積極的態度、重視日常生活衛生的觀念,卻非建立不可。人類由貧窮進入小康,包括起碼生活水準,是連結在一起的。
列名世界最大非政府組織之一的孟加拉BRAC機構,長久以來都在為改善亞洲生活環境而奔走呼號。該機構負責人強調,缺乏良好的廁所和衛生設施,亞洲縱有進步現象,但問題依然存在。衛生設施對減少貧窮有廣泛影響,這項設施和貧窮、兒童的死亡率、抵抗疾病、環境的可忍受度等,緊密結合。除非合格的生活用水、規律化的衛生習慣、保健常識都已具備,才能算達到日常生活起碼條件。否則如痢疾、營養失調、身體成長停滯、視力衰退、傷寒、赤痢、肝火等症狀,都伴隨著不足的衛生設施滋長,生活品質歸零。
國際上知名的經濟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亞洲開發銀行等,在後金融海嘯時代,全都肯定亞洲在對抗國際經濟衰退的表現,帶領復甦的強勁張力。但是在提到亞洲的衛生條件時,則僅有負面評價;即使預估未來經濟成長仍會有不俗效果,但對衛生環境的改善,也不表樂觀。世界銀行「南亞水資源暨衛生設施計畫」負責人柯斯坦於前此所發布的報告,對於位列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印度,更有語重心長的諷勸,顯然亞洲衛生設施遠落於亮麗經濟表現之後,已令國際難以忍受了。
世銀關於亞洲衛生設施衰敗、浴廁不足所付出的代價,並無所隱諱。由於條件過於不堪,印度經由諸如死亡年齡偏低,尤其是兒童夭折者太多,傳染病流行,生產力衰退等因素,一年損失高達540億美元。而且還得承擔環境惡劣、貧乏難以改善等名聲,在網站上流傳到各處,成為印度盛名之累。在這般壓力下,印度當局終決定採取全面性政策,普設現代衛生、給水等和國家經濟發展、居民保健都有關聯的設施。至於在同一報告中遭點名的亞洲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印尼、柬埔寨等,還沒有進一步改善衛生設備和潔淨用水的說明出現。
按照新加坡企業界的說法,改善衛生設施不僅有利於國民保健、維護國家聲譽。更值得重視的是各經濟體的全面行動,可締造廣大商機,擴大內需領域,形成雙贏趨勢。以前述印度籌畫的政策為例,預估動用的資金將達1兆美元。若亞洲國家次第進行,投注的人力物力豈不更加龐大。近年亞洲經貿進展有令人側目的表現,對內部生活水準的提升,已屬勢在必行,再莫猶豫貽誤了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