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德率團訪問美國的虛與實
2011-05-19 12:05:3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暌違7年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率領一個堪稱全方位的軍事代表團訪問美國,要推動建立一個中美新型的軍事關係。這次訪問,受到美方的高度關注,不但鋪設紅地毯高規格歡迎,甚至開放甚少對外開放的軍事基地供中方參觀,陳炳德還將在美國國防大學發表演說。為何這兩個大國的軍事交流如此重要?中美真的能夠建立互信關係嗎?兩國未來是否會發生擦槍走火的軍事衝突?這些問題,不會隨著這一次的軍事交流訪問而得到明確答案,但目前國際和亞洲所處的環境,卻凸顯出美中軍事交流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毫無疑問,在凱達組織頭目賓拉丹被擊斃之後,國際反恐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因為圍繞著賓拉丹在巴基斯坦的長期藏身和美國專斷獨行的「斬首」行動,美巴關係進入緊張期,巴基斯坦情報當局甚至與美國中情局「斷絕往來」,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在國際上紛紛喧嚷巴基斯坦強化與中國的關係之時,陳炳德率領包括軍方情報首腦在內的軍事代表團訪美,擺明中方要與美國進行全方位合作,其中包括重要情報的交換,這對美國的反恐來說,至關重要,美方也會竭力要求中方在美巴關係上,做到調和而非是拆牆角的作用。其實,北京在這方面的考量還要細緻,那就是因應美國中情局局長接掌國防部長的新形勢,提升軍情多層面合作的可能性。
從區域的角度而言,因為日本地震海嘯後,國內的施政重點將集中在災後重建之上,像去年那樣,日本主動拉攏美國在日本海或者釣魚島水域進行大規模軍演,遏制中國在這個地區的軍力擴張之類的事情,就會減少,因此美國必須直接與中國對話,摸清中國區域戰略的內核,避免雙方的誤判。其實,美國開放重要的軍事基地供參觀,表面上是給中國「面子」,是對中方開放二炮軍事基地給美國兩任國防部長(倫斯斐與蓋茨)參觀的回報,但實際上是美國「恐嚇戰略」的一部分,讓中國親眼目睹美國軍事技術和設施的先進性,看到中美軍事實力的懸殊,從而不要無端挑戰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利益。事實上,最近以來,中國不但亮相最為先進的殲10型戰機,同時也在加緊第一艘航空母艦的改裝工程,爭取早日試航,以至於中國國內民族主義精神高揚,要求中方「硬起來」與美國針鋒相對的意見不斷,促使美方採取「亮家底」的方式,來柔性警告中國。
其實,中國十分清楚,在中東和北非,美國領導的北約組織打了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現在又對利比亞實施軍事干預,中國難有所作為,只能在國際組織的舞台上,提一些抗議而已。最關鍵的是台海問題,北京強烈反對美國售台高端攻擊性武器,主要是擔心台灣憑藉美國的「軍事撐腰」,而走向和平統一的反面,逼迫中國在台海上與美國兵戎相見。因此,中方定位中美軍事交流的最大障礙就是對台軍售,陳炳德將軍將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給美國施加壓力。不過,這種壓力是否有效,還是未知數,畢竟中美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是一起的,美國不會承諾對台軍售的任何細節。
我們必須看到,儘管美國一旦退出阿富汗,有可能加強太平洋軍事部署,來對付中國的軍事崛起。但是,目前中美問題的癥結還是經濟問題和貿易問題,美方關注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問題,可能超過對中國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出海的關心。只要中美雙方的經濟貿易關係變得密不可分,彼此依賴程度加深,那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就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