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綠色產品推進國際的遠景
2011-06-11 09:48: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新聞網(ANN)曼谷消息:目前居於區域內綠色產業領先地位、並將晉至日本和韓國後成為亞洲第三的泰國,計畫於2014年推升為區域內綠色產業的基地,使每個國家都樂於接受泰國的產品。由於泰國得風氣之先,早在2007-2010年之間,政府當局就撥款支持第一期綠色產業計畫,使多項產業已合於要求,配載減碳標籤,備受各方矚目。於今決定再接再厲,在原有基礎上推升更多產品地位,政府和民間對愛護地球環境的衷誠,令人佩慰。期盼第二階段推升綠色產業計畫能順利底成,並為各方表率。
在地球環境劇變,天災頻傳,損失慘重的狀況下,國際上已漸次體會得到,極端氣候不僅已攪亂四季節氣的正常運行,其所造成的生態浩劫,甚至嚴重衝擊全球慣常的經濟活動。雖然國際間近年為改善條件,做挽回環境衰頹的努力,推展全面性的節能減碳活動。但是從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到2010年底的坎昆協議,全世界近200國家,圍繞著極端氣候狀況研擬對策,卻毫無突破跡象,遑論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了。
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剛過,回顧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召開首屆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及行動計畫。其內容強調人類有足夠能力,在不犧牲環境品質的前提下,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改善,並將這一天訂為世界環境日,全世界國家領袖信誓旦旦,要從此做得一年比一年好。殊不料近40年的時光過去了,隨後制定做為制裁二氧化碳排放量依據的「京都議定書」也將屆滿了,但是推動減碳不僅毫無成績,反而每下愈況,各類天災的反撲現象卻更加嚴重,真是非常可怕。
本來可以想見的是,舉凡大型的國際會議,幾乎和大堆頭拜拜畫上等號,除了各國領袖排排坐,合影留念外,是難以得到具體結果的。外界對大型國際會議流行的說法,乃「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能行」三部曲。當前世界環境的衰頹,就由此而產生,所以對接替京都議定書屆滿後規範減碳的環境條約,無論使用何種名稱,能寄予希望的可能並不大。反而是泰國政府與民間推動的綠色產業計畫,第一階段得到相當成果,第二階段計畫接著公諸於世,有如接力賽跑,一棒接著一棒,有目標、有動力,當是改善地球環境最具體的踐履者。
在世界環境日的文獻中,「推動低碳經濟」是其重點之一,也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問題。由於涉及的層面廣,產業界遂行改善,又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顧忌,所以往往不願或甚至不敢輕舉。難得的是泰國產業界從2007年就告起步,且有產品貼上了低碳標籤,其在區域內的領先地位和在亞洲的綠色產業排序,當不是浪得虛名。而歐盟方面已經接納了若干泰國的綠色產品,以及泰國和歐盟在磋商中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對與綠色產品相關的問題多有交談。顯然泰方能以高標準應對國際條件,並以綠色產品活躍於國際市場,這方面的表現是可貴的。
「綠色經濟」勢將成為未來顯學,除了需要官方全力投入外,企業也已成為對抗氣候變化、維護地球環境的重要環節。根據英國政府估算,國際低碳市場價值接近5兆美元,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以每年4%的速度繼續成長。所以,泰國政府與民間推動綠色產業,開始階段難免舉步維艱,如臨深履薄。
但是若持高瞻遠矚立場,傾全力塑造新時代的綠色商機,一方面為挽救地球衰頹盡心;又能在國際市場上縱橫捭闔,利人又利己,可謂至計。時下各地氣候強勁反撲,地質領域中能見到的災害,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各類風襲,接踵而至。從綠色經濟做起,此當其時,否則後悔莫及。
但是若持高瞻遠矚立場,傾全力塑造新時代的綠色商機,一方面為挽救地球衰頹盡心;又能在國際市場上縱橫捭闔,利人又利己,可謂至計。時下各地氣候強勁反撲,地質領域中能見到的災害,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各類風襲,接踵而至。從綠色經濟做起,此當其時,否則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