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8次猜中統計數據 中國查洩密
2011-06-15 10:02:4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昨天表示,有一位統計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因為涉嫌洩漏經濟數據,目前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媒體報導指出,這種提前外洩的情形,造成股市的波動,擁有訊息優勢的人,有利他們在市場上先行佈局。
中新網報導,中國昨天公布5.5%的CPI增長數據,較去年同期上漲了5.4%,同時追平了今年3月創下32個月來的新高,只是這樣的內容,又被多家媒體如路透社、彭博精準的猜中。其中路透社自2008年以來,已經是第8次精準的命中中國的經濟數據,中國媒體也戲稱,「這比章魚哥還要準。」
報導指出,早在3月底,就有相關部門人員因洩密遭到解職面對刑責。這些人雖然多半職位不高,但還是能取得重要的數據。盛來運指出,有些並非數據洩漏,而是真的預測對了。他解釋,因為受到了端午節的影響,數據公布時間延後了兩天,一些機關的預測早就已經出現了。但對於不法行為,他強調還是會依照國家法律來處理。
中國經濟數據洩密時有所聞,影響層面卻相當廣泛。中國網事報導,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加息宏觀決策也被認為是疑似洩密的重災區。中國央企去年每次宣告加息的前一個交易日,市場都有諸多反應,就有網民表示,他們這種中小型投資者有「我為魚肉」的感覺。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洩密不僅給國內金融市場帶來負面影響,同時會讓國內經濟研究水平倒退。在資本市場中,這些擁有訊息優勢的人,當然是獲利的一方。
以CPI為例,趙錫軍表示這些數據,對從事債券交易的人員來說相當重要,許多人會不惜代價取得數據,以利他們在市場的佈局。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補充,數據的洩露意味著龐大的經濟利益,但這也造成了市場的不公平,國家權威性也會因此下降。「通過這種不正當手段獲得的所謂信息優勢無異於公然搶劫。」
報導指出,應該由自律、加強查緝力度來改善這樣的情況,中國社科院人民財富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賢在微博上表示,這種「未卜先知」的情況已經演變成一種貪腐行為,政府應該視為反腐敗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