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民眾暴動與重慶唱紅打黑

2011-06-15 10:05:0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不穩定,中國經濟也進入了動盪階段,而長期潛伏的社會不穩定,在高速增長剛剛有點止步的時候,就呈現出噴發的危險跡象,從炸政府大樓,到割央視記者鼻子,再到廣東的大暴動,一環接著一環,大有烽煙遍地的跡象。這再次證明,北非、中東的茉莉花革命在中國掀不起浪花,六四周年也沒有什麼動靜,但社會底層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可謂與日俱增,令中南海高層頭痛。問題的癥結到底何在?解決的藥方又在哪裡?這些問題的背後,可能牽扯到黨內的「發展方向」之爭,也牽扯到十八大的人事安排,令人相當關注。
 
爭議的焦點,其實集中在一個關鍵點上,那就是面臨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矛盾,是採取強制收緊,增加政府控制的老傳統,還是採取加深和加大改革開放,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力度,在民主法制的軌道上,把國家引向穩定發展。
 
在中央層面,當然是總理溫家寶代表的改革力量,不斷呼籲掃除封建和文革的遺毒,全面推動政治改革;而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則代表保守勢力,強調中國不能走西方民主化的道路,黨應該控制一切。而在地方層面,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等,代表改革勢力,呼籲在深化改革中,解決產業轉型、貧富差距、地域差距、貪污腐化等問題;而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則強調「唱紅打黑」,用革命傳統的復活,來解決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矛盾和社會動盪。汪、薄兩人,其實也代表了十八大人事安排上的路向考量,值得重視。
 
從目前的局面來看,改革派似乎居下風,保守派似乎得心應手,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正當自由開放的大本營廣州出現驚人的暴動之時,薄熙來則在北京高調展示唱紅的成績,黨報也在大肆讚揚重慶楬櫫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唱紅打黑好像是共產黨在新時期的新法寶了。更有趣的是,儘管暴動出現在廣州,但肇事的民工群體,卻都是從四川來的,形成了某種很吊詭的現象。
 
問題是,唱紅歌真的有效嗎?答案顯然是不,原因也很簡單,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50年代的中國,更不是文革時期的中國。今天中國的矛盾焦點,是官商勾結,是分配不公,是貧富差距太大,而最大的既得利益獲得者,是無良的官員和行賄的奸商,而民眾想依賴憲法保障的權利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已經成為不可能。
 
因為如此,整個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已經走到一個很危險的地步,對富人來說,他們可以通過移民來獲取保護傘,也準備好退路,對窮人來說,則在上訪無門、宣洩無路的情況下,有人就走上反社會、報復社會的極端道路上去。在過去官兵一致,官民一致的時代,紅歌代表的是集體的心聲,如今要讓老百姓唱紅歌,感謝黨,而黨的幹部們貪污的貪污,弄權的弄權,民眾能服氣嗎?從另外一個邏輯來說,紀念黨慶,大唱紅歌,歌頌黨的豐功偉績,強調反政府是錯的,那麼,人們要問,當年的共產黨為何要搞革命?而當年共產黨強調的民主,強調的聯合政府,今天為何就不能實行?還是溫家寶說的好,如果不政改,已經取得的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成果,也會喪失殆盡。
 
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政府控制並非是萬能的,舉例而言,當局將廣州暴動的原因,歸咎於聽信謠言,那麼請問,如果媒體有新聞自由,及時採訪被當局稱為「沒有受傷的孕婦」,那一小撮想鬧事的「壞人」,能挑起民眾的憤怒情緒嗎?試想,如果法制獨立,承擔維護社會公正的角色,那地方政府「惡霸化」、地方員警「黑道化」的局面會出現嗎?由此可見,唱紅打黑只是一個時期的某種治理模式,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社會深層次的矛盾,唯有法制和政治體制改革,其中也包括新聞自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的社會問題。
 
事實上,中國的經濟本來不可能一條直線永遠向上走,因此,在經濟整體下滑,引發社會矛盾總爆發之前,就邁開體制改革的步伐,建立社會穩定的基礎,那就可以將經濟低迷導致的社會問題「軟著陸」。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