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府」的想像空間

2011-06-25 12:07:4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清華大學戰略專家楚樹龍教授就未來兩岸關係撰文提出「一國兩府」的概念,即在一個中國的主權之下,兩岸互相承認對方是中央政府。在此之前,兩岸應就現有關係制度化,並進行政治談判,協議維持「一中各表」的台海現狀。此一訊息甫經發布即引發台灣藍綠各方的關切,北京國台辦則不表評論,但作為風向球,這是個極具想像空間的議題。
 
可以先問,楚樹龍有無政治背景,作為智庫型學者,楚樹龍的文章又是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即已充分說明,楚樹龍的文章係有備而來,也就是有意拋出話題。如果說布魯金斯研究院此前發表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的「兩個中國」論,那麼楚樹龍此文可以說是以智庫對應智庫的主題文章,具有一定高度的政治背景。換言之,北京面對台灣明年初大選之後的彈性立場就在此。
 
如進一步追問,這篇文章何以重要,請看上個月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是如何評論卜睿哲「兩個中國」論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是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一貫明確立場,也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中國堅決反對美國某些人無視客觀事實,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言行。」
 
不必意外北京外交部發言人的表述僅能以照本宣科來形容,而且把「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限縮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楚樹龍的文章以及接受媒體訪問的回應,對於兩岸關係描述和北京外交部的發言顯然是一種對照,相對具有很大彈性。與其說楚樹龍有意傳達訊息,不如說是在吹風,等著對話,台灣當局如何反應,相信也是此一主張未來有無發展空間的關鍵。
 
楚樹龍接受訪問時,有一觀點很重要,即承認「一國兩府」不是正常國家的常態,而是異態或變態。從而引申出若要有效處理兩岸問題,就有必要承認現實。兩岸雖已和解,但就基礎面而言仍相當脆弱。「一中各表」等同兩岸當局對「一個中國」的定義存在根本差異,是以兩岸關係要從「九二共識」再向前推進將很困難,甚至幾乎不可能。這些都是務實之言。
 
以目前「一個中國」的政治現狀言,若僅靠兩岸當局各自片面決定來維持,意味著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改變現狀。這當然是一個癥結,以兩岸簽署的經濟合作協議言,即設定了片面取銷條款,隨時都可能生變。是以兩岸若希望維持相對穩定的關係,自應達成雙邊協議,具體承諾依法維繫「一個中國」,確保現在及未來都不會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就楚樹龍的主張,兩岸應相互承認對方是「一個中國」之內的合法政府,才能維持長期穩定的正常化關係。這意味著北京對台灣的政治定義已有調整,不僅是台灣一省而已。如果說,北京有意藉此試探台北,還不如說北京的對台工作已從思維面有了調整,即支持中華民國以現存規格回歸「一個中國」的框架,從而超越「各自表述」的階段。如果說「一中各表」存在變局和風險,兩岸「共表一中」就成為現實上的必要。
 
兩岸關係所以存在風險很明白,就是台灣的政黨輪替。北京顯然已看到馬英九連任就算不成問題,但不表明民進黨沒有再次執政的機會,兩岸關係有可能因此倒退。是以必要爭取馬英九連任之後能進一步確保兩岸關係,而且要從結構面和制度面下功夫。
 
很微妙的是馬英九日前接見了「兩個中國」論的卜睿哲,談及兩岸關係,馬英九認為目前是在「穩定中求發展」,強調兩岸關係制度化後,任何一方要作劇烈的改變,都會引起極大的震盪與付出極大的代價。不能不說馬英九也看到了兩岸關係「制度化」的必要。
 
馬英九會接受楚樹龍拋出的新「一國兩府」論?還是會選擇性的接受?設若兩岸同在「一個中國」的主權之內,北京領導人必要讓台灣人民有感覺,認為值得爭取,這就涉及到主權如何共享的想像空間,該如何在現實中兌現。
 
 
关键词:一國兩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