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公務員罷工應從理性立場解決
2011-07-04 09:55:3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英國公共服務部門75萬人,大規模罷工6月30日正式開始,以抗議政府的養老金改革計畫。當天,英國各口岸和機場的外來旅客進關被延誤,數十所學校因教師罷工暫時關閉。據悉,這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最大規模的罷工運動。
最先於29日罷工的是英國國家邊境署員工,隨後,大約60萬公務員和教師於30日加入罷工行列,規模擴大。工會這次發動罷工,主要是反對政府為了削減800億英鎊開支,計畫改革退休制度延遲退休年齡、公務員繳納的退休金的供款將增加50%,但退休金要被削減。在2015年前,政府還會削減33萬個公務員職位。
英國是一個半福利國家,並非全福利國家,政府必須量入為出。不像北歐一些資本積累已高度充盈的國家如挪威、瑞典,已實行全面的社會福利,一個人從出生的搖籃到死去的棺木,都由國家全部「包下來」。但這樣全部包下來的社會主義,必須實行高稅率制度,也就是所謂「劫富濟貧」。這使許多企業主和企業下的工作人員都一起採取少做工、少納稅的行動,大家只做半年,另半年休息,因為做了也是繳給政府。所以,社會主義培養懶漢是有原因的,連北歐資本充盈的國家尚且如此,當年中國在人民未獲溫飽之前便實行人民公社「吃飯不要錢」的做法,當然行不通。
英國是兩黨輪流執政的國家,工黨較左,保守黨較右。但在實際情況之下,左也左不到那裡去,右也右不到那裡去,都是採取中庸之道,太左時就轉右一些,太右時又轉左一些,總之是使大家活得下去,就是最適當的政治。英國這些年經濟一直不是太好,保守黨剛上台,想在退休制度作一些改革,使經濟景氣能轉好一些,實在無可厚非。
英國首相卡麥隆便對罷工發出批評,認為罷工不但給其他人造成不便,而且「沒有道理」,因為勞資雙方的談判仍在進行之中。他還說,政府的改革計畫對於納稅人和公共機構來說是公平的。
同時,代表英國工商界聲音的全英商會會長弗羅斯特指出:「公務員養老金入不敷出的現象,已經長期存在,由於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因此改革公務員養老金制度,使得公務員養老金待遇與私營企業員工待遇看齊至關重要。」由此說可知,英國公務員的待遇比私營企業的員工高,他們不願為整體經濟作點犧牲是不對的。
公務員各大工會則表示,在英國議會議員們養老金待遇不變,銀行家們繼續賺取巨額薪金和獎金之際,要求平均薪水並不高的普通公務員先做出犧牲,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公說公理,婆說婆理,雙方都有理由,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還要爭辯出一個結論來。但英國是一個民主制和法制及人民素質已提高的國家,故罷工儘管罷工,不會有乘亂搶掠的社會動亂發生,政府與工會經過協商之後,問題最後必將和平解決。
其實,所謂養老金,就是從每個人工作期間每年所繳納的稅款中來的,所以,每個人的養老金數額,各有不同,多繳稅的人退休後的養老金較高,少繳稅者的養老金也就較少,當然,政府也會出一點,使養老金多些。但這種半福利的英國養老金制度,其實等於政府平時替每個人進行儲蓄,到年老時再發還,與北歐國家那種「全包下來」的制度不同。所以政府必須開源節流,務使收支平衡,人人過得下去,社會才不及於亂,所以保守黨政府的養老金改革計畫是情非得已,有其不得不這樣做的苦衷,問題是如何讓人民也能了解政府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