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朝野有無兩岸基本共識?

2011-07-09 09:20:4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面對明年初台灣大選,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日前撰文「為2012進言」,強調「兩黨之間的差異可以在協調機制中激烈辯論,但是和對岸交涉時只能有一個立場。」許倬雲的論點很清楚,即朝野兩黨,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都應該拿出明確而具體的政策,否則寧可拒絕投票。大陸政策亦然,面對北京,台灣朝野要能採取一致立場,即要有最基本的共識。
 
許倬雲雖不是政治人,對中間選民,則具意見領袖的資望,此時提出拒絕投票的主張,當然有可能影響投票行為。由於許倬雲只是發出警示,並未明確個人政黨傾向,但不可否認許倬雲是就現實政治生態提出批判,執政黨要承受的遠大於在野黨。是以許倬雲縱想支持藍營,意在規勸馬英九,若論效應,受惠的相信是在野的蔡英文而非馬英九。進一步推敲,許倬雲的表述,非常類似藍營支持者的含淚不投票。
 
以兩黨的大陸政策言,可謂獨與反獨之爭,還談不上統一和反統一之爭,這是明確的。若謂台灣內部的社會問題,朝野兩黨歷經政黨輪替,都難逃責任。再就城鄉差距或貧富落差加劇言,多數選民的感覺,不在經濟成長的數據,而在實質所得趕不上物價飆漲的幅度,而且會折射到兩黨提出的兩岸政策上來。是以如何拿捏兩岸政策,應是兩黨雙英的主戰場。許倬雲的期待也當如是觀。
 
馬英九繼許倬雲之後,公開以「三個絕對」保證:如果連任,下一個四年,仍然將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為基礎,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與大陸發展和平與繁榮的互動關係。在其總統任內,絕對不會進行兩岸統一談判,絕對反對台獨,絕對反對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並形容「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可以維持「剛剛好」的步伐,讓兩岸更和平,經濟更繁榮。
 
單就馬英九的表述,這其實是政策延續,而且有意進一步鞏固既有立場,即和對岸保持經貿交流的熱度,但在政治立場上則先期設立防火牆,有意以拒絕和對岸在政治上打交道的策略,降低在野黨的攻擊火力。但馬英九相當得意於開拓國際空間,包括爭取進入世衛組織成為正式的觀察員,此事若無法先期取得對岸默契,難期有成;兩岸外交休兵更難謂不存在不著痕跡的政治折衝。若非「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兩岸又從何取得默契。
 
至論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除了拒絕「九二共識」,還不時反問究竟有無「九二共識」,更遑論有任何「一中原則」可言。就統獨區隔言,蔡英文既拒絕「九二共識」,而且強調兩岸的「和而不同」,究其實就是「和平台獨」,要通過國際法國與國的形式,完成台獨建國。蔡英文迄今未能提出一套完整的兩岸論述,但又不願承認馬英九為兩岸互動打開的局面,依圍在綠營各大派系之間尋求論述上的平衡,只能說只有色彩上的深淺,沒有本質上的異同。依照許倬雲的提法,試問又從何得出朝野兩黨的共識。
 
再者,朝野共識的取得要有前提,至少要能在國家認同上取得一致,在國家認同上立場一致。今天台獨論者要的是國家建構,若有調整,僅是姿態,意圖從對抗性的台獨轉化為和平台獨、法理台獨。明年初大選其實是「九二共識」的反台獨和改頭換面的台獨之爭,也是國家認同之爭。在政策表述上更是兩岸政策之爭。是以台灣朝野共識的取得,與其期待在選前達致,不若視民意之依歸以為轉移,這才是政治現實。
 
关键词:朝野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