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有效性的真假議題
2011-08-06 09:54:3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海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早已簽署,早收清單的敲定也已過了周年。這段日子以來,不斷有人提起ECFA雖然已簽署,但是其有效性似乎不如預期。然而若深入瞭解台灣朝野各政黨在兩岸關係或大陸政策的種種扭曲架構下,當同樣提出ECFA是否有效的議題時,其實各自的本質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回答問題時,有必要先行釐清,才不會形成雞同鴨講的局面。
為什麼說ECFA有效性有真假議題的本質呢?因為,如果是真議題,其本質就是在探討兩岸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障礙,以致造成經濟合作無法達成原先預期,並應予以排除。如果是假議題,主要是用於否定執政黨所訴求兩岸經濟合作重要性的績效。
如果本質是一種否定的態度,一旦兩岸經濟合作有成果,那麼「傾中」、「賣台」的指責隨之而至。這也就是假議題的本質,因此,政治上經常聽到的責難,其實背後就存在這種隨時可能反轉的態度,談到底也就是台灣朝野或各政黨間,對大陸政策或兩岸關係間沒有信任、沒有共識的必然結果,這也正是台灣內部自我消耗最嚴重的部分。
這也是台灣內部存在的若干基本矛盾,而且又牽絆住朝野各方,不能把問題的思考向前推進,始終找不到解藥、找不到共識的盲點。這當然會對形成台灣主體意識的困擾,再加上政治領導人透過政黨的動員,尤其是選舉時的強烈動員,幾乎到了撕裂社會的地步。然而,這對於若干政治人物的政治操作,卻是有效且廉價的。明年的總統與立委合併選舉,又提供了另一次大規模的動員與檢驗。
可以預期的是,類似ECFA是否有效的這種假性議題,應該又找到可以活躍的時機。不過,如果對民主政治體制仍存在希望,我們可以樂觀地預期,對這類假性議題將會愈來愈沉澱,進而出現一種良性的選舉結果。迫使政治人物放棄這種廉價的操作,回歸到必須認真做足功課,對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有負責任的構思,有全面性的檢討與省思,替無法不正視大陸因素的台灣謀求一個可以壯大自己,尋求兩岸新關係的策略定位。
台灣的未來及兩岸的關係,必須在褪除前述假性議題的糾纏後,才可能真正的面對,也才可能真正的解決。當然,台灣有這種問題,大陸也存在類似的虛擬性議題,即不能正視台灣既存的事實,也無法採開放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兩岸終極的分合。欠缺這樣的胸襟與態度,兩岸就有可能一直在假議題上環繞而無法突破。
兩岸故宮博物院最近在富春山居圖的合璧上所展現的智慧與氣度,可以映照反射出問題的焦點與解決之道。看似難上加難的政治立場,卻在溫家寶總理的文化心、兩岸情的態度下,把千縷萬端的爭議一下子統統解開,讓數百年的分隔,在祥和共存的情況下化解,而成為眾人可以自由觀賞的一項中華文化瑰寶,這就是典範。
因此,在我們檢討兩岸ECFA是否有效的議題時,只要褪除上述這類假性議題,其實也就能夠直指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到底要不要看到兩岸經濟真正的合作?如果是,有什麼人為的障礙還能繼續存在?東西德柏林圍牆的推倒不是早已證明人為的圍堵,終究無法禁得起時代的考驗嗎?
台灣很快又要進入政治動員的熱潮,此時要求政治人物作出明快選擇,可能不切實際。但是這些帶領台灣走向的政治人物,在內心深處是要觸摸這裡所提出來的問題本質,那就是拋棄虛假的議題,回到兩岸關係的根本,那就是和與戰的抉擇,何者有利?期待這個問題能穿透選民和民眾的心,為台灣謀一個和平的未來。
為什麼說ECFA有效性有真假議題的本質呢?因為,如果是真議題,其本質就是在探討兩岸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障礙,以致造成經濟合作無法達成原先預期,並應予以排除。如果是假議題,主要是用於否定執政黨所訴求兩岸經濟合作重要性的績效。
如果本質是一種否定的態度,一旦兩岸經濟合作有成果,那麼「傾中」、「賣台」的指責隨之而至。這也就是假議題的本質,因此,政治上經常聽到的責難,其實背後就存在這種隨時可能反轉的態度,談到底也就是台灣朝野或各政黨間,對大陸政策或兩岸關係間沒有信任、沒有共識的必然結果,這也正是台灣內部自我消耗最嚴重的部分。
這也是台灣內部存在的若干基本矛盾,而且又牽絆住朝野各方,不能把問題的思考向前推進,始終找不到解藥、找不到共識的盲點。這當然會對形成台灣主體意識的困擾,再加上政治領導人透過政黨的動員,尤其是選舉時的強烈動員,幾乎到了撕裂社會的地步。然而,這對於若干政治人物的政治操作,卻是有效且廉價的。明年的總統與立委合併選舉,又提供了另一次大規模的動員與檢驗。
可以預期的是,類似ECFA是否有效的這種假性議題,應該又找到可以活躍的時機。不過,如果對民主政治體制仍存在希望,我們可以樂觀地預期,對這類假性議題將會愈來愈沉澱,進而出現一種良性的選舉結果。迫使政治人物放棄這種廉價的操作,回歸到必須認真做足功課,對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有負責任的構思,有全面性的檢討與省思,替無法不正視大陸因素的台灣謀求一個可以壯大自己,尋求兩岸新關係的策略定位。
台灣的未來及兩岸的關係,必須在褪除前述假性議題的糾纏後,才可能真正的面對,也才可能真正的解決。當然,台灣有這種問題,大陸也存在類似的虛擬性議題,即不能正視台灣既存的事實,也無法採開放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兩岸終極的分合。欠缺這樣的胸襟與態度,兩岸就有可能一直在假議題上環繞而無法突破。
兩岸故宮博物院最近在富春山居圖的合璧上所展現的智慧與氣度,可以映照反射出問題的焦點與解決之道。看似難上加難的政治立場,卻在溫家寶總理的文化心、兩岸情的態度下,把千縷萬端的爭議一下子統統解開,讓數百年的分隔,在祥和共存的情況下化解,而成為眾人可以自由觀賞的一項中華文化瑰寶,這就是典範。
因此,在我們檢討兩岸ECFA是否有效的議題時,只要褪除上述這類假性議題,其實也就能夠直指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到底要不要看到兩岸經濟真正的合作?如果是,有什麼人為的障礙還能繼續存在?東西德柏林圍牆的推倒不是早已證明人為的圍堵,終究無法禁得起時代的考驗嗎?
台灣很快又要進入政治動員的熱潮,此時要求政治人物作出明快選擇,可能不切實際。但是這些帶領台灣走向的政治人物,在內心深處是要觸摸這裡所提出來的問題本質,那就是拋棄虛假的議題,回到兩岸關係的根本,那就是和與戰的抉擇,何者有利?期待這個問題能穿透選民和民眾的心,為台灣謀一個和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