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中國拐點」的三大風險
2011-08-07 10:45:2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設在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ADB),29日將該行最新調製的「亞洲經濟監測報告」,移往北京發布,以發揮更大的擴散效果。報告提出了正面警告,強調全球通貨膨脹急遽攀升現象,仍是亞洲「重大風險」。通膨問題長久以來就是世界性夢魘,亞洲也一直未能置身事外。因此亞銀三番兩次不斷公開提示該問題,都依據相關新發現、新資料,絕不可以老生常談視之。且更宜深入了解其來龍去脈,做好應對準備,莫貽誤事機。
亞銀經濟監測報告新版的重點,在於亞洲區域內因為內需強勁和商品價格飆漲,已使若干國家通膨指數衝破10年平均值,熱錢湧來更為通膨升溫火上加油。亞銀方面之所以感到心驚,是現實狀況和原先預料的落差偏大。初以為區域內通膨率,合理的數字是約3%到6%,勁升的結果既如前述。其中受廣泛矚目的大型新興經濟體,如印度上(6)月底已飆達9.44%、越南更如脫韁之馬,直到20%的雙位整數。通膨既難抑止,能動用的調控工具不多,讓銀行升息是其中之一。但若頻升息的結果,又使輸出的競爭力受害,是個進退維谷的場面。
比預期更高的通膨率,最可能引發薪資、物價做螺旋式上揚,直接威脅到總體經濟穩定,限制政策的選擇,對經濟全屬負面影響。而亞銀當局的意見,大家都能懂,那就是要全力對抗通膨。不過這是「知易行難」的問題,任何經濟體發現通膨到了要對抗的程度,另外一種解讀幾等於是已無力回天。或者說,只能以零星治標方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姑且做對民怨的擋箭牌。不過,無論如何這是不可取的選擇,比較適當的措施,是透過宣導,擴大讓民間知道的範圍。至理性要求各方面共體時艱,不搞哄抬、囤積、投機、倒把等勾當。
前文曾經提到,通膨是個高度複雜的難題,往往感覺這是一種危機的時候,事實上已迫在眉睫了。亞銀以通膨是亞洲重大風險,號召全力對抗通膨,縱使每個經濟體和民間都願意這樣做,卻都有找不到著力點的痛苦。自2008年美國搞出金融海嘯,無所忌憚讓全世界為這種行為承擔賠償責任後,舉世翻騰。有心人乃為通膨一詞加上怪獸二字,取其具有肆意啃噬功力,又能到處安全棲身。使人類社會防不勝防之意,面對其飄忽不定,要從何著手。
雖然是如此這般,但通膨怪獸從何而來,往何處而去,也非全無脈絡可循。全世界討論通膨根源,所有箭頭最後幾全指向具「世界盟主」地位的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掌握到的全面性特權,讓美國把翻雲覆雨的恣意處理問題方式,變成了習慣,釀成有形無形的破壞性罪愆。到了操弄過度,超越了「回歸線」,迷失掉方向,終闖出了滔天大禍。美國本身固然已陷入難以自保的泥淖,全世界都深受其害。通膨怪獸根源於失控的金融貨幣運作,箭頭指向美國,應無不是。
金融海嘯發生後,歐巴馬政府採取持續貨幣寬鬆政策、弱勢美元政策為應對,對美國而言,本身失業率太高,沒有通貨膨脹問題,貨幣寬鬆、弱勢美元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本身的出口競爭力;一方面又讓熱錢流向原物料和新興市場。熱錢湧到製造超量輸入性通膨,造就了物價上升的泡沫,削弱他國競爭力。一石二鳥,在經濟戰略上屬於高招,有輿論視為是美國缺德的全球性經貿戰略,相關解讀似也無不是。
通膨的夢魘,在美國先後採取2次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仍未收效後,還會繼續擴大延衍。對於第3次「印鈔救市」已放出試探氣球的歐巴馬政府,甘冒天下之大不諱似從不在其考慮範圍內。到無計可施時,再以此為救美國措施,並非全不可能,真不知天下蒼生,要遭擺弄到何時了。
亞銀經濟監測報告新版的重點,在於亞洲區域內因為內需強勁和商品價格飆漲,已使若干國家通膨指數衝破10年平均值,熱錢湧來更為通膨升溫火上加油。亞銀方面之所以感到心驚,是現實狀況和原先預料的落差偏大。初以為區域內通膨率,合理的數字是約3%到6%,勁升的結果既如前述。其中受廣泛矚目的大型新興經濟體,如印度上(6)月底已飆達9.44%、越南更如脫韁之馬,直到20%的雙位整數。通膨既難抑止,能動用的調控工具不多,讓銀行升息是其中之一。但若頻升息的結果,又使輸出的競爭力受害,是個進退維谷的場面。
比預期更高的通膨率,最可能引發薪資、物價做螺旋式上揚,直接威脅到總體經濟穩定,限制政策的選擇,對經濟全屬負面影響。而亞銀當局的意見,大家都能懂,那就是要全力對抗通膨。不過這是「知易行難」的問題,任何經濟體發現通膨到了要對抗的程度,另外一種解讀幾等於是已無力回天。或者說,只能以零星治標方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姑且做對民怨的擋箭牌。不過,無論如何這是不可取的選擇,比較適當的措施,是透過宣導,擴大讓民間知道的範圍。至理性要求各方面共體時艱,不搞哄抬、囤積、投機、倒把等勾當。
前文曾經提到,通膨是個高度複雜的難題,往往感覺這是一種危機的時候,事實上已迫在眉睫了。亞銀以通膨是亞洲重大風險,號召全力對抗通膨,縱使每個經濟體和民間都願意這樣做,卻都有找不到著力點的痛苦。自2008年美國搞出金融海嘯,無所忌憚讓全世界為這種行為承擔賠償責任後,舉世翻騰。有心人乃為通膨一詞加上怪獸二字,取其具有肆意啃噬功力,又能到處安全棲身。使人類社會防不勝防之意,面對其飄忽不定,要從何著手。
雖然是如此這般,但通膨怪獸從何而來,往何處而去,也非全無脈絡可循。全世界討論通膨根源,所有箭頭最後幾全指向具「世界盟主」地位的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掌握到的全面性特權,讓美國把翻雲覆雨的恣意處理問題方式,變成了習慣,釀成有形無形的破壞性罪愆。到了操弄過度,超越了「回歸線」,迷失掉方向,終闖出了滔天大禍。美國本身固然已陷入難以自保的泥淖,全世界都深受其害。通膨怪獸根源於失控的金融貨幣運作,箭頭指向美國,應無不是。
金融海嘯發生後,歐巴馬政府採取持續貨幣寬鬆政策、弱勢美元政策為應對,對美國而言,本身失業率太高,沒有通貨膨脹問題,貨幣寬鬆、弱勢美元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本身的出口競爭力;一方面又讓熱錢流向原物料和新興市場。熱錢湧到製造超量輸入性通膨,造就了物價上升的泡沫,削弱他國競爭力。一石二鳥,在經濟戰略上屬於高招,有輿論視為是美國缺德的全球性經貿戰略,相關解讀似也無不是。
通膨的夢魘,在美國先後採取2次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仍未收效後,還會繼續擴大延衍。對於第3次「印鈔救市」已放出試探氣球的歐巴馬政府,甘冒天下之大不諱似從不在其考慮範圍內。到無計可施時,再以此為救美國措施,並非全不可能,真不知天下蒼生,要遭擺弄到何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