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港英,敗也港英?事在北京!

2011-08-08 10:07:1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港澳辦主任日前曾對來訪的香港大學生指手畫腳:港英遺下的公務員系統未能妥善治港,港英只能教授公務員執行方法,未有傳授公務員規畫方針,因此成也港英,敗也港英。「香港的各級官員,應該不僅把今天的事做好,而是要把香港明天,後天,兩年,三年,五年,十年以後的事要想好。」香港社會變得很政治化,還是和諧為好,引起香港整體社會極大的反應,不知北京又有何回應?
 
本來一國兩制的方案,是上演一套統戰樣板戲,但樣板戲絕不能停演,如今半途出事,已經走了十四年的港英,是否應當負上全責呢?而北京方面,又可否卸責呢?
 
根據基本法,香港可奉行資本主義的制度,又根據資本主義制度,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立法可監察行政,而行政長官與立法議員要由普選產生,如是前者可得到社會的認受性,可獲取市民的委任狀,後者才可成為民意代表。但今天的香港,情況又如何呢?港制產生的,卻是兩個怪胎。
 
其一是行政長官的選舉,並非是全民的,只是由一個北京認可,人數只有800的選舉委員會提名,然後投票,如是行政長官必須得到北京的祝福,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內的多數黨派,全無關係,亦得不到多數黨派的支持,不若資本主義國家,由多數黨派委派出任,結果又如何呢?
 
行政長官在立法會內,得不到任何支持,反對派固然會反對,而所謂建制派,就算成為多數,亦礙於民意,為了選票,不敢事事贊成,有時甚至反對,如是整個立法會內,可能成為行政長官的反對黨,如是這位所謂行政長官,又如何依法,甚至據理執政呢?
 
怪胎之二是比例代表制,與立法會內,占半數的間接選舉制,另外一半是直選議員,間選的議員,很少數是由業界1人1票選出,因此保守意味極高,民意成分極低,很易變成親北京陣營。直選方面,又採用比例代表制,使占不到半數的親北京選民,有機會選親北京議員進入立法會,入選的門檻,有時在每區中只取得一成多的支持。如是今天的立法會,民主派只取得不足四成的議席。
 
香港的市民大體上不算激進,問題卻是只要有一成多的人較為激進,如是便選出三位較激進的議員,把激進的行為帶入立法會內,變成和諧不好,難道港英需要負責?港英更未曾指揮立法會議員去反對行政長官。
 
在港英年代,倫敦中央政府何曾對港督指手畫腳,港督用行政吸納政府,將香港的精英,吸入政府的架構裡面,架構裡面的施政有任何更改,都先用綠皮書、白皮書等各類形式,進行諮詢,如是社會和諧,「出位」議員並無市場,何來政治化的局面?
 
政治化的反而是北京中央,暗地裡對行政長官指手畫腳,譬如十三條有關國家安全的立法,又譬如立法會補選的替補機制的立法,行政長官為了「遵旨」,未經足夠的諮詢,誤以為民主派不足票數反對,便強行提交立法會,不意有部分建制派議員礙於選票,竟然變成反對派,是敗也北京耶?
 
董建華的商人治港,以腳痛而終,今日曾蔭權的班子,是公務員與專業人士的組合,何來善終?行政長官只是掮客,連政客亦談不上,因為政客尚有定位,還可走位。難道下屆治港的,需要提拔最富革命性的工農兵?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