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動車慘劇轉化為8大疑點

2011-08-11 11:25:3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七二三」溫州動車慘劇經歷三周,殘骸已經搬走,是否認真檢驗?就不得而知。遺體已被火化,能否做足善後?亦不置可否。
 
事發後的理性,應可抑制事發時的激動,用法規去檢核,以法理去檢討,甚至可以據法治去檢控,只要中國大陸的法規、法理、法治三者不缺。
 
不過這種事故,假若在對岸,或在港澳發生,演變與發展,可能有所不同。
 
第一,政府即時的反應,是覺得很丟臉,甚至丟臉蓋過傷心,強調這次只是意外,甚至個別事件,高鐵仍然是高性能、高效率,甚至極安全。
 
第二,為了證明高效率,於是以最高速度去修復路軌,希望20多小時後可以通車,而所通的仍然是高鐵、動車;
 
第三,如是救援工作很快結束,方便修路,亦方便通車,未料當救援工作結束13小時後,居然發現有待支解的列車內,仍然有一名兩歲半女孩生存,幸好有特警敢抗命,否則後果會如何?
 
在全國監視,全球注視之下,鐵道部加大賠償,自溫家寶總理出現後,再加倍補貼,溫總理為何多天後才出現,固然是一個疑點,而賠償為何不是整體的處理,而是個別的談判,是想逐個擊破耶?抑或企圖分化,當然又是另一個疑點。
 
另兩個疑點是:個別苦主突然改變態度,而忽然改變態度的更有個別傳媒。政府最後強調,為了避免誤信流言,消息的發布,應當集中處理。鐵道部最初是忽略事態的嚴重性,到了最後,只有放軟身段,爭取諒解。中宣部則理解事件的嚴重性,高潮過後,只能軟硬兼施。
 
至於政府最高層,最終亦只有中間扯線,先安慰,後安靖,再安撫,但13億人民,假若仍然是公民的話,以至幾千萬台港澳加上海外的同胞,又會否就此安心呢?
 
首先是問責的必要,要追究的是鐵道部。按國務院編制,鐵道部只能有7個部長級職位,如今卻多了兩個,且包括曾經膠濟慘禍被究責的安路生,出任上海鐵路局局長;耿志修,現任安全總監;及胡亞東,現任副部長。在近親繁殖,內部晉升,毋視問責,必造成權貴把持,官官相護,監管不力,問責失效的情況,鐵道王國已經形成,又如何去調查事故?
 
其次是問究的需要。鐵道王國為了要爭權、邀功,於是以創造世界第一為唯一目標,以追求頻率、效率、速率為最終手段,通車的頻密度與準確性是達到了,跟著是行車的速度,部長劉志軍,強行將兩類和諧號動車組,由原本設計時速的200及300公里,提升至250及350公里,變成一項世界新紀錄,如是在這次慘劇中,通車比救人重要,最重要的還是通車以後,要繼續維持世界第一,不要忘記,國產火車只是外國技術的改造與改良,難怪有份輸入的日本川崎重工,聲明不會為超速負責。
 
最後是問難的重要。事發至今,已到了21天以後的「三七」,官方「環球時報」社論聲言「高鐵是中國必須經歷的自我折磨」,但折磨大半個月後,當時的四大疑點竟然轉化為今天的八大疑問:
 
第一,為何事發時間相差7分鐘?第二,為何遲到的後車會撞向前車?第三,為何防追尾系統突然失靈?第四,為何防雷擊系統會突然失效,導致停車?第五,為何安全鎚竟然砸不開窗?第六,為何兩列車時速遲遲不公布;第七,為何要就地掩埋車廂,破壞證物?第八,為何在黃金搶救72小時前停止搶救,最後竟然有女孩仍然生存?
 
关键词:溫州動車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