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家輝出使中國 美中雙贏有望
2011-08-17 11:34:0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首位華裔駐華大使駱家輝走馬上任,立刻引發海內外關注。首先,他曾是歐巴馬內閣重量級部長,提名其為駐華大使,即顯示美國對中國的重視,同時也鎖定了總統大選年的對華關係重點是在商貿,因為駱家輝是這方面的專家;其次,駱家輝到京之日,與家人一起,以樸素的旅遊者打扮亮相,並拒絕坐專車,與中國官本位文化背道而馳,贏得媒體和民眾的一片喝彩聲,可謂先聲奪人,形象公關成功;再次,在記者招待會上,點明自己雖然是華裔移民後代,出使父母的出生地國家,感到榮幸和驕傲,但卻代表美國的價值觀,這一方面是說給美國國內保守派聽的,讓他們不要對他的美國忠誠度生疑,在國會提名聽證會的時候,這就是重要的議題之一。另一方面,也是說給中國民眾聽的,希望他們不要誤會,認為華人可能會「身在曹營心在漢」。
駱家輝的立場表明,確實是聰明之舉,因為中國人確實有一種誤解,以為會說中文,或者說是華裔,對中國一定會有點「偏心眼」,結果卻根本不是那回事。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和駱家輝的前任,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都是說一口流利中文的中國通,上任之初在中國引發巨大好感,結果對中國並不那麼客氣,讓中國人的心情,「從山頂跌到谷底」。於是,駱家輝「把話說在前面」,防止中國人表錯情,這是合理也是客觀的做法,體現了他的思慮很周到。
中國人應該尊重駱家輝的自我定位和價值取向,將其視為可尊敬的對手,而不要採取「不是自己人,就是敵人」的兩元對立心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說到底是一個利益的問題,一國大使,不管其族裔背景如何,代表的都是國家的利益,如果置這個國家利益於不顧,那就是背叛了總統與國家的信任。當然,國家利益有長期和短期之分,有時候,只注重短期的利益,可能就損害了國家的長期利益,一個大使的優劣,端看其是否能夠把握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結合,而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好的大使,就能夠化解矛盾衝突,尋找到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平衡點,最終取得雙贏的局面,並接受歷史發展的檢驗。
從這個角度來說,駱家輝出使中國,確實是有很大優勢的。他的族裔背景,有助於排除歷史造成的東西方外交人員的文化與膚色隔閡,導致中美雙方能夠心平氣和在一個平等的處境中談判交流,並作出理性判斷;同時,鑒於駱家輝與歐巴馬的緊密關係,當中美雙方發生摩擦誤解甚至衝撞的時候,通過駱的穿針引線,可以及時推動最高峰的對話,元首政治常常是解決紛爭的最好潤滑劑。此外,由於駱家輝對中國事務的嫺熟,在許多情況之下,可以避免因為無知誤判而導致的情況惡化。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駱家輝在許多事情上,是願意讓他父母的出生地國家與他效忠的美國取得雙贏,而這些雙贏,也應該要符合歷史發展的公義,符合兩國人民的最大利益。
駱家輝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臨危受命。因為美國處於相當關鍵的時刻,中美關係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軍事上,都面臨著巨大的摩擦和考驗,再加上美國進入總統大選年,中國進入權力的交替,許多原來既定的政策遭遇了動盪的因素,如何在「維穩」的同時,開創兩國關係的新局面,殊不容易。其第一個考驗就是安排和陪同美國副總統拜登的訪華,既要在內部的雙邊會談上應付對台軍售、美國國債危機等棘手議題,與中國未來的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建立密切的私人關係,又要在公眾的場面,尤其是在成都的訪問中,向中國災區的老百姓傳遞美國的友好資訊,傳遞美國支持民主自由的理念,最終使拜登的訪問,取得雙贏的局面。
我們樂於看到駱家輝成為中美關係的堅固橋粱,他的成功,也讓海內外華人倍受鼓舞,期待中美雙贏的新局,展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