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四大引擎都面臨挑戰

2011-08-27 11:07:3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支撐當代全球經濟的四大支柱,或者說四大需求來源,主要是指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大陸。最近全球經濟處在極端脆弱的狀態,則反應出這四大區塊都面臨各自的問題,而且還相互牽引,如果各自的問題無法找到解決的方案,還可能形成更複雜的連動效應,產生全球性的問題,這是需要密切關注的情勢。
 
首先來看美國的經濟,從次級房貸風波導致金融風暴,一路走來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層出不窮,甚至因為要解決或遮蓋一個問題,反而製造出更多問題:次級房貸是房市泡沫的幫凶,也是當時經濟榮景的催化劑,由於政府不敢戳破這個泡沫,最後只有市場自行調節。
 
簡單來說,市場是不能容許大家靠超出還款能力不斷自金融體系貸出資金來追逐或推升房價,一旦房價止漲或下跌就會形成痛苦的反向循環,進而拖垮金融體系造成罕見的流動性不足困境。同時透過金融全球化的牽引,而形成全球性危機。為了因應此一形勢,歐美日等國家遂有志一同地採取史上最大的寬鬆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導致趨近於零的低利,造成潛在的通膨壓力。然而美國聯準會卻悄悄把政策目標轉換成創造就業、促進成長,姑且不論是否背離央行職責,但卻衍生財政赤字與對政府信任不足的副作用,也凸顯財政刺激與赤字間的矛盾,問題頗為嚴重。相類似的處境也發生在歐洲,從為了脫離金融風暴所引發的總需求不足,到沒有節制地發債而引發財政赤字的惡化,種下新的債務危機。
 
從「歐豬四國」向外擴散,不但成為歐元區的隱憂,也大大限制歐洲經濟的擴張成長,所以歐洲這個成長引擎也已經熄火,甚至還有潛在金融震盪的風險。如果再轉回來看日本的情形,依然令人不樂觀。除了「失落10年」的低迷氛圍外,地震、海嘯、核電災變,再加上首相不得民心下台,也是政經高度飄搖的局面,遑論經濟成長了。
 
最後再來看中國大陸,在金融風暴後能砸下4兆人民幣救市堪稱大手筆,這也成了世界經濟的一線希望。甚至其他的佐證式指標,也隱隱透露出中國崛起的勢頭銳不可當,進而有全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談論、人民幣成為各國準備貨幣的說法、甚至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集團的領導,不再受已開發國家景氣的制約等。
 
然而這樣樂觀的看待,也仍然有相當的保留,因為中國政府的大手筆依然會有財政能力的限制,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過高舉債,會不會成為新的引爆點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熱點。再加上溫州動車的追撞,把中國政府解決問題過度樂觀、推動政策過於激進的現象凸顯出來,後續將產生何種效應值得觀察。
 
其實如果掀開中國發展的內幕,其中的矛盾和衝突比比皆是,問題也一個比一個複雜,離開和諧有一大段距離,隨時有可能出現動車追撞的問題,但若就其幅員遼闊、國家規模廣大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反而又成為國家或國外資源願意投入,追逐超額利潤的動力。因此中國仍然是少數或唯一規模夠大的經濟體,也是全球經濟目前尚受期待的動力引擎,除了在期市賣空者外,沒有人願意看到這個期待落空。
 
總之,當前全球經濟展望的能見度不佳,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明顯遭遇金融風暴後財政、金融雙雙過於寬鬆的失控局面,中國除了也有類似問題外,還多了制度體制的落後,這個部分既是限制也是機會:如果制度不能創新突破,就可能陷入「制度限制」的困局;反之則有「制度創新」的紅利,端看中國領導人的智慧。
 
 
 
关键词:全球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