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應把握跨區域政經合作機會

2011-09-03 11:20:2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10國成員、亞太6國的外交部長,日前揪團赴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拉丁美洲18國同儕舉行一項雙年度集會。輪值東主阿根廷外交部長提默曼於論壇啟幕致詞時,強調東亞與拉美兩大區域,當此非常時期,「需要以具體行動,鞏固政治和經濟的紐帶關係」協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機釀成的巨變。集會並通過拉美宏都拉斯和蘇利南加盟,使本屆論壇組織擴大,任務趨於具體,成為後金融海嘯期間崛起的區域整合力量,其進一步發展,勢必是國際矚目的焦點。
 
由發展中國家結合成的拉美─東亞兩大區域論壇,以往由於各經濟體的國情和經濟發展不盡相同,加上地緣關係影響,因此接觸不廣。縱偶有經貿往來,也不足以成為各方注意的目標。但是近年歐美等所謂工業先進國家的多方面肆意操弄擺布,使世界政、經局勢失去了控制。由金融海嘯而國債危機,終形成了系統性大崩壞,表現在先進國政府無能、人民無力改善、企業無所作為、媒體隨波逐流變得輕薄化和庸俗化。這時際國際間回過神來,始覺得開發中國家如透過緊密合作,會有著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能最大限度維護著共同利益、應付惡劣環境的挑戰,而拉美東亞論壇適時展開行動,正是力挽狂瀾的希望。
 
更明白說,當今跨地區合作、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是世界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應付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重要策略之一。拉美─東亞論壇把握住發展趨勢,促成發展中國家聯合起來,深入探索互惠互利、相輔相成的模式,建構涉外的力量。實際上,兩大區域的內斂總和是相當可觀的,其參與論壇經濟體的實力,相當於世界約1/3。但普遍存在的發展資金不足、人力資源未獲培育、產業落後等現象,構成阻窒進步的惡性循環,枉費了豐富的原物料蘊藏。直到近年區域經濟整合逐步發揮作用,發展中國家擺脫了單打獨鬥的落後方式,才累積了籌碼,進一步朝跨地區合作、打破先進國家壟斷的目標前進。
 
在全球化趨勢日益擴張,建立多極世界呼聲高揚的時際,巴西前任總統盧拉得風氣之先,選定該國首都巴西利亞為第一屆拉美─阿拉伯國家領袖會議集會所在。當時兩大集團共34位元首齊聚一堂,商討政治、經濟合作大計,確立在舉世極端動盪不安中應對挑戰的決心。同屬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體建立此豐碩共識,國際為之側目,輿論許為第三世界合作的新橋樑。此跨地區結合、相互幫助的觀念,不僅使拉美─阿拉伯領袖會一屆接著一屆召開。巴西新總統羅瑟芙更擴大其影響,把在「金磚集團」名下的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外加南非,結合為「金磚5國」(BRICS),並於今年4月中完成規制,召開首次領導人會議,使開發中國家所建立的跨區域合作組織更具規模和實力。這次拉美─東亞部長級官員聚會於阿根廷,雖然層級尚屬於論壇階段。但既屬開發中國家的合作組織,觀念契合,發展成規制化、推動更鞏固的政經紐帶,在預料之中。
 
根據全世界快遞暨運籌業領導品牌DHL的一項研究報告說,全球開發中國家構成三個貿易圈,其成長將對世界經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亞洲若干經濟體將是全球貿易磁吸中心,其中以中國影響最大,印度次之,無疑會是未來經濟和商業擴展的風向球。旺盛的發展,促成亞洲新興國家崛起,今後對全球經濟仍做出最大貢獻、居於勞動套利的有利地位、引導消費中心變遷、躋身知識經濟之列、以天然資源繼續扮演貿易動能,具備了這許多良好條件,東盟對拉美的政經紐帶建立,自有事半功倍的優勢。無論是將掛牌運作的東盟單一經濟區,或區域內個別經濟體,都該牢牢把握住此難逢的擴展機會,為國家成長「提速」。
 
关键词:全球化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