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著陸」的軟硬之議

2011-09-04 17:58:1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北京,告訴人們美債是安全的,招待拜登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則提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這是要告訴人們中國經濟是穩定的。習近平沒有展開講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的理據,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爭議也隨之再起。

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是今年以來持續的熱門話題,此前已有三次討論高潮,一次是在年初展望今年中國經濟走勢時,有人擔憂中國經濟今年將有硬著陸的風險。當時主要的看法,是相信中國經濟在迎戰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進入政策性收縮階段,可能帶出經濟減速而通脹難治的局面。

到3月,再度傳出說法,指有國際對沖基金布局香港,有意對賭中國經濟硬著陸。當時中國通脹高企,地產泡沫,出口貿易順差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種種因素,確實留下對沖基金做空的可能。

最後是6月間,美國的「末日博士」魯比尼,認定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銀行壞債增加,中國經濟將出現硬著陸。同時索羅斯及其他一些經濟學者,也有「唱空中國」之舉,由之一度出現人民幣的多空之爭,以及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拋售。

近期有關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爭議,好像沒有那麼激烈,但沒有平息,因是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吸引了人們更多的注意力。對中國經濟的走勢和前景,仍有激烈的爭議,特別是中國經濟中出現的問題,如通脹持續高企,股市急速下挫,金融體系風險開始積聚等等,再加上美債危機可能的拖累,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仍在加重。

中國經濟會否出現硬著陸,實際上因為沒有一致的判定標準,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也才有如此激烈的爭議。放下經濟學的種種定義,按經濟界一般的說法,硬著陸主要相對於軟著陸而言,是經濟急速擴張之後,出現急速的下滑,帶出種種經濟問題,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軟著陸則是經濟急速擴張後,經過適度調整,進入穩定適度的增長階段。

中國經濟的走勢,確實在急速擴張之後,有下滑之象,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不是一年兩年,而是近30年之久,所以就算沒有這場著陸之爭,對能否和應否保持持續高增長,也有爭議。這次所謂硬著陸之爭,主要針對在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當局提出一攬子應對計畫,包括4萬億(兆)大投資等擴張性刺激政策,當這些政策實施到期後,自然而然提出一個是繼續擴張,還是開始收縮的問題。而不論擴張還是收縮,都將要著眼於著陸,要考量的只是著陸的軟和硬。

目前官方部門和建制派經濟學者,都認定中國經濟不僅不會出現硬著陸,還大有軟著陸的希望,主要根據,在於相信國內通脹已經見頂,輸入性通脹將舒緩,調控政策保持不變,經濟不會「二次下滑」及可望穩定增長。  

但仍有堅持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一派,主要看到通貨膨脹仍然高企,政府不能不採取緊縮貨幣的方式,加上行政控制的手段,來抑制通脹,從而拖累經濟下滑,同時金融風險上升,企業經營出現困難,並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以中國經濟現實和社會現狀看去,這一看法有一定根據。

此外還有種意見,認為中國需要一次硬著陸。主要意思是中國經濟長期保增長,結構調整沒能真正展開,體制改革遲遲未推進。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不僅不應維穩,反應藉外部危機,藉通脹壓力,寧可速度放慢一點,寧可著陸震動硬一點,也要加快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否則發展模式不能得到改變,壟斷、市場體制倒退等問題不能得到糾正。 

總的來說,中國經濟傳統意義上的硬著陸,即經濟成長大幅下滑甚至失速,出現機率不大。反而在維持宏觀調控政策不變,強力控制通脹下,可能出現傳統意義上的軟著陸。但與之同時,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可能更深重,所謂「路徑依賴」加深即傳統增長模式繼續,改革倒退加重,這為中國經濟增添了未來的風險,這大概就是有人放言,中國經濟兩年後才硬著陸的意思。
 

关键词:中國經濟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