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水資源論壇議題的新思維
2011-09-07 10:11:4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國際專業組織主辦的論壇「世界水資源周」日前在斯德哥爾摩積極進行諮商討論。這項以全球人口增長、水資源緊迫,迫使世界承受著食糧和環境雙重壓力為主題的集會,聚焦於使用更好的農業技術和精準生態體系,來扭轉危機,紓解壓力。在感覺上,斯德哥爾摩遠在歐洲,離我們路途迢遙,且會議所討論的食糧與環保議題,隨時都有所聞,卻能著力者不多。因此國際組織的用心,可能不易得到廣泛確切的回應。不過,食糧與環保問題緊隨人類社會已歷有年所,只是大家一貫漠然以對。到親身受到壓力,問題已迫在眉睫,縱能閃躲脫離,已是狼狽不堪。顯然在此全球化時代,相關議題已無遠近之分,人人都該建立正確防護觀念,隨時警覺,多方設法找出應對政策才是。
在由聯合國「環境計畫組織」(UNEP)、「國際水資源管理協會」(IWMI)共同編篡的35頁論壇資料中,估定當前人口、水源、食糧、環境所面臨的困窘,都已經達到危險邊緣。若再不適時改善,危機的扭轉就將失去著力點,會有許多地區的許多人,將淪為環境難民,生存維艱。以人口數為例,預計在2011年就達到70億整,比以往所推估的時間要早了許多。接著到2050年時,人口總數預料全球至少會有90億人,英國官方的報告,並為相關預估做了背書。
人口推升,對於生存要素水資源的要求,必然也會隨著增加。無奈地球村的水資源,目前已處於供需高度失衡狀況,多方缺水告急的呼聲,此起彼落,聽來心驚。聯合國的數據說,目前全球缺乏自然水可用的地區,人口已有16億。若照時下處理水資源的方式,很快缺水地區的人口就會達到20億,水量落差快速拉大,再加上地球暖化造成旱澇失衡的負面影響。改善水資源管理問題愈來愈困難,國際相關組織和機構,怎還能不跳出來大叫。
「世界水資源周」論壇會,把人口、水和食糧生產結成連鎖,加上都市化和日常飲食習慣改變一起看待。可說是一種新的方式,對環境管理,自有一番特殊見解,無疑是引人矚目的焦點。按一項對水資源和食糧安全生態系統管理的主張,是要在減少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提升食糧產量,結束饑餓的危機。新的主張顯然和傳統莊稼的生產方式不同,其突破性的改善觀點,在論壇博采周諮、反覆辯證過程中,會產生什麼結果,一時自難有答案。但改善困窘的議題出現,無論如何是該特別注意的。
新思維還強調,生態系統衍生更佳的管理,換句話說,政府、農人、都市居民、專家共同參與,審度所有水資源在該區域環境需要上如何求得平衡。這種構想以環境為優先,和傳統糧農生產方式,顯然有相當差別,甚至令人感覺得陳義過高,一般增加食糧產量的要求,離不開擴大宜農土地的使用,建構新的灌溉系統,按比率添用石化肥料等,都會觸及區域環境的維護。如何將還帶有學術性的思維,和傳統糧農生產方式完成協調,基本上是件大事。
泰國是當今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生產國,每年供應外國市場米糧多居首位。多年國際為食糧不足造成的紛擾、提振生產力的呼聲盈耳,相關方面必然已有所了解。相信對於境內農業生產環境的改善,也有了完善的規劃。不過,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糧農產業和科技產業的配置、水資源的開發運用、生態環境的維護、都市人口的集中、經濟成長帶來的生活習慣改變等,無不牽動著政策面的調整,矛盾和對立現象的化解,必然遭遇到不少的困難。
因此,斯德哥爾摩世界水資源論壇的集會,將水、糧、人口、環境結合在一起討論,雖然茲事體大,一時也看不到有妥善的處理辦法。但他山之石可以借鏡,注意新思維的特點、解決問題的方向,還是有參酌價值,不宜輕忽了。
关键词:國際專業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