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對茉莉花革命的雙重標準

2011-09-09 11:30: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利比亞局勢大致已定,小股戰鬥雖仍在各處進行,但格達費的獨裁政權肯定打不回已失去的江山了。利比亞的變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帶來了一個全球政治新模式:一個長期違反人權的政府,在國內人民的抗爭下,加上國際的干預而被推翻,從而成立被人承認的合法政府。這種模式與過去國際所強調的主權、不容外國干涉的認知,恰好相互矛盾。於是,主權與人權孰重?成為人們所關注的議題。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戰爭期內強權國家之橫行霸道,不尊重國家主權,任意進行侵略,於是國際社會強調了主權的神聖性,以防止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復活。但如果一國人權淪喪,統治者視民如芻狗,任意予以屠殺,如當年高棉波布政權,使國家變成殺戮戰場,殺了好幾百萬人,國際仍然對此袖手旁觀,認為不宜「干涉內政」而不對無辜遭屠殺者伸以援手,對不對呢?這個問題在這次利比亞事件上找到答案,聯合國安理會於今年3月17日通過1937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航區,要求利比亞立即停火。這是把人權置於主權之上的決議,對一個國家的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戰爭進行干預。
 
這次阿拉伯國家的「茉莉花革命」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先是突尼西亞發生示威,趕走了獨裁者,接著是埃及,穆巴拉克下台4天後,利比亞就出現示威,並組成反抗軍逼迫格達費下台。看來下一個因茉莉花效應而發生問題的國家將會是敘利亞了。
 
也許有人會問:茉莉花革命與美國是否有關係?以美國中情局向來的作風來看,沒有什麼外國動亂與他們沒有關係。但這一次,卻讓人看到,茉莉花革命其實是對美國不利的。因為美國不想埃及的穆巴拉克下台,穆巴拉克是親西方和美國的,與美國有著長期的盟友關係,並且是第一個與以色列簽署和約的阿拉伯國家,美國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的穩定,靠穆巴拉克維持,所以,推翻穆巴拉克,肯定對美國不利。此外,鬧茉莉花革命,很可能讓凱達恐怖組織得利。由此觀之,我們看不出茉莉花革命對美國有何利益可言。
 
但在推翻利比亞格達費這件事上,美國總統歐巴馬卻跟著法國總統沙克吉的指揮棒起舞,這應該如何解釋呢?沙克吉因為民調支持度偏低,想在總統選舉前有所作為,故在利比亞問題表現高度的熱心,領頭對利比亞進行空襲,為利比亞反抗軍助戰。歐巴馬則不願放棄美國在國際事務上向來領頭的地位,也為了爭奪利比亞的石油,不能不適時出手,於是一拍即合,美、法成了對付格達費的領頭羊。
 
如此一來,美國將加入中東變動的任何行動,那是一定的,由此維持其在中東的核心利益。但即使如此,美國仍會有所選擇,何者參加,何者不參加,屆時再作決定。例如葉門的政府軍隊,過去三個月已在南部打死了300名凱達組織的武裝分子,所以美國極不希望葉門變天,至今一直在沙烏地阿拉伯保護葉門總統薩利赫。但對另一個也遭受茉莉花革命波及的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美國卻沒有這樣仁慈,預料他將是繼格達費之後被迫下台或逃亡的總統。
 
敘利亞是美國和以色列的死敵,包庇巴勒斯坦激進分子,利用其與以色列鄰近的地理,不斷在其境內炮轟以色列,又在黎巴嫩進行政治謀殺,剷除基督教長槍黨,包庇實行恐怖暗殺的真主黨。所以,現在阿塞德有難,美國當然不會伸出援手。在主權與人權上採取雙重標準,將是美國應對阿拉伯茉莉花革命的雙重標準,而這是理所當然,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