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債務危機何時會爆發?

2011-09-23 18:11: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債危機、歐債危機,接踵而至,中國大陸被視為財神爺和救星,祈求其助力解脫債務危機。然而,在這輪債務危機的輪轉中,中國大陸真的能置身事外,中國大陸經濟還可以一枝獨秀嗎?沒人敢給答案,因為這時中國大陸也有自身危機,那就是伴隨著通脹危機,危劍高懸的地方債務危機。

中國大陸近年的問題,都與數字有關。特別是今天的所有經濟問題,都與「一攬子計畫」和「4萬億」大投資有關。「4萬億」,又牽出另外一堆數字,是現在外匯儲備的突破3萬億美元,是半年5萬多億元人民幣的財政收入,是14萬億元人民幣的基本建設投資,是30萬億元人民幣的貨幣增量等等。而在這些有據可查的數字之外,還有一堆數字,那就是中國地方債務的數字。

中國大陸本來沒有什麼地方債的概念,因為按法律地方政府不能舉債。但過去30年間,地方政府拐彎抹角,還是弄了些債務出來,但真正成為地方性債務,又導引出潛在債務危機的,是2009年的4萬億大投資之功。當時,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央提出兩年4萬億大投資刺激經濟的計畫,所謂4萬億,中央政府投資只占一部份,另外的主要由地方政府「配套」,於此,地方政府開始大手筆花錢,公開的舉債。

中國地方債到底是怎樣一筆帳,有不同說法。一般公認的說法,是上半年對地方債的首次審計,認定其約占中國大陸GDP的30%,總額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當然,有不少人仍然認定這是個相當保守的數字。

大投資帶來了高增長,但借錢是要還的。從今年開始到2013年,中國大陸地方債就進入了償債高峰期,即目前地方債務總額之約60%,在2013年前到期。其中約43%債務,在今明兩年內集中到期,預計達4.6萬億元人民幣。

償債有壓力的地方,不在少數,甚至被視為財力雄厚如浙江、北京等地,都報稱有償債壓力,而海南全省債務率接近100%的國際警戒線,重慶40區縣,1/4的債務率高於100%、償債率高於20%。現有債務壓力加大,還有舉債失控。目前已債台高築,仍有地方以種種方法,逃避金融監管,或為拆東牆補西牆,或為擴大投資戰場,繼續大肆舉債,包括違規舉債。

中國地方債務危機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現在已不是承不承認地方債務風險的問題,而是如何化解地方債務危機的問題。與中國地方債務危機的存在和爆發,互為關連的有另外3個因素。

首先是換屆因素。中共地方黨委換屆,今年正在進行中,其後來年是中共中央的換屆,再往後一年,是國家、政府領導人的換屆。這一換屆因素,對債務危機的形成、處置有極大影響,當然主要是拍拍屁股走人,不負責任的負面影響,這令債務亂局更亂。

再一因素,是中國大陸經濟出現變局,不僅有大投資下的流動性氾濫,轉向大通脹下的流動性收縮,錢多變錢少;還有全國性房地產瘋狂,終於午夜夢迴,「土地財政」也已開始出現縮水,還債的錢袋開始乾癟,令償債能力進一步縮小。

而最令人憂慮的,還不是地方債借貸的監督控制力、地方債的還債能力,而是地方有意識、主動性的違約。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已開始償債,除動用財政資金,也有壓縮財政開支、暗賣國企股票等動作。這些地方政府算是聽話和守信。更多地方政府,開始使出「拖字訣」。

債務拖不還債,地方官們相信,地方債是國家的,銀行錢是國家的,國家錢也是國家的,一旦出問題,中央財政自會拿錢填上。這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這就是不良債務風險的不良轉嫁。1省1市這樣做,還有辦法,一哄而上,北京哭都來不及,所謂債務危機,就可能爆發。

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已成經濟大事,目前中央方面要試行地方發債試點,地方則在打增稅賣地之類的算盤。中國大陸宏觀經濟,由地方經濟決定,地方債務的處置不好,危機爆發或轉移,中國大陸宏觀經難以穩定,中國大陸社會還可能因之動盪。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