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失業浪潮不會帶來革命
2011-09-24 13:24:2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如果有人說,茉莉花革命已經蔓延到紐約,那有點誇大。但是,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畢竟發生了一場罕見的「憤怒日」示威遊行,人數達1000多人。這些示威者高呼要工作的口號,甚至呼籲「現在就革命」,表達了對美國政治錢權交易、兩黨政爭,以及社會不公正的不滿,以至於紐約市長發出了警告「失業可能引發暴動」。
事實上,美國目前大約已經有70萬人無家可歸,這個數字顯示,從2007年到2010年,無家可歸者的人數上升了22%,而就在紐約的近郊,就出現了一個占地2英畝的「帳篷城」。難道在911血腥恐怖攻擊中都能巍然屹立的紐約,將在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大浪潮中動盪飄搖嗎?答案當然還不清楚。但是,可能遭受兩度經濟危機打擊的陰影籠罩,確實給紐約,也給美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已經看到,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了刺激就業的法案,並提出了向100萬美元收入以上的富人徵稅的措施,「殺富濟貧」的說法不脛而走,可以預見這些措施,將遭到共和黨,尤其是「茶黨」的激烈反對,讓美國的黨爭變得更加殘酷。然而,儘管歐巴馬的「亂世重藥」,已經向社會主義傾斜,但在華爾街示威的左翼人士還不領情,甚至抬出了拉美革命領袖切格瓦拉來助威,令人深感不安。
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亞洲國家,既有不少人感到唇亡齒寒,憂心忡忡,也有不少人頗有幸災樂禍、隔岸觀火的味道。而對美國能否順利走出經濟危機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中國,中南海的領導人也感到兩面為難。一方面,中國雖然在竭力拉動內需,讓國內市場迅速成熟起來,但外向型的經濟體制轉型需要時間,因此傾向給美國伸出援手,期待美國經濟快速恢復;另一方面,中國也感受到,美國在龐大的經濟壓力下,正在從中東的戰事中脫身,把戰略的重點移到東亞,並聯絡中國的周邊國家,重組遏制的包圍圈,給中國造成威脅;而在賺錢和平衡兩岸軍力的雙重誘惑下,對台灣出售武器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提升。這樣,民眾對中南海高層提出的與美國「同舟共濟」的「親美」政策,提出了懷疑與質疑,這對當局當然是很大的壓力。
在這樣錯綜複雜的局面中,如何把握美國的形勢,如何把握美國在東亞的地位,以及如何把握現今的美中關係,對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事情。首先,必須看到,儘管美國霸權在911之後,持續衰退,但是,美國的綜合國力、創新能力,依然是世界第一,美國非但不會發生革命,還能夠度過這場經濟危機和後經濟危機,對美國的支持包括購買美債,既不會泡湯,更會在日後獲得利益;其次,美國對亞洲的介入將會深入,從美國民意來看,半數以上的美國民眾已經認為亞洲對美國的意義超過了歐洲,因此,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要做好與美國在亞洲長期共存的準備,這種共存,既有利益的互動,又有戰略的對峙。再次,未來的亞洲,將是美中兩國主導的局面,主要體現在經濟上的相互合作,政治上的互相對立,軍事上的互相遏制,有時候,圍繞著台灣問題、南海糾紛,兩個大國之間還會發生摩擦爭鬥,但是,美中的合作還是大勢,衝突依然是支流,錯估形勢,只會自討苦吃。
當然,從眼前的美國形勢來看,唯一不明朗的就是,歐巴馬的連任,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他左傾的趨向將會更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