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再度面臨艱難抉擇

2011-09-30 10:30:0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全球經濟危機接踵而至,國際市場再度振盪,中國經濟也陰霾重重,風聲鶴唳。面對內外新形勢,中國如何應對,各方展開激辯中 ,北京再度面臨艱難的抉擇。 
 
對這次全球經濟變局,中國經濟界有不同解析。有人預測將出現「二次危機」,這是相對於上次全球金融危機而來;有人相信中國經濟可能會「二次探底」,這是因為中國面臨著不少新困難;還有人預計,全球經濟將展現長期動盪,中國會受波及。  
 
雖然各方對變局的評估不同,但多數較為悲觀,不再有人認為在新的全球經濟危機來襲時,中國可以再次獨善其身,中國經濟可再一枝獨秀。這也是國際上「中國援歐」風盛吹之際,中共當局表現遲疑的原因之一。對前景評估都略顯悲觀,各方應對之策卻路向各異,且為求影響中共決策層,展開激辯。目前各方建言、策論,歸納起來有三大類。包括再次刺激、政策不變、積極轉向。 
 
所謂再次刺激派,即認為2008年起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提出了「一攬子應對計畫」,重點是四萬億元人民幣大投資,不僅有效穩住經濟下滑,還保住了穩定成長,對全球經濟復甦也作出貢獻。這次中國經濟有可能受全球危機影響,出現「二次探底」可能,需要對經濟再刺激。其中包括對新興產業的加大投資,對中小企業的全面扶助,對貨幣政策的重新放鬆等。 
 
所謂政策不變派,也同意中國經濟可能受到全球危局衝擊,但認定目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嚴重的通貨膨脹,而不是經濟下滑。於此,現行宏觀調控政策,不可輕易言變,否則通貨膨脹將更形惡化。在這一政策不變的基本立場上,當然也不可胡亂出台刺激政策,更不宜再度充大頭去扮演全球救世主。在政策穩定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自己的問題,才是大事。 
 
所謂積極轉向派,不僅相信中國經濟可能面臨「二次危機」的衝擊,而且相信這衝擊的力度不會小。一方面上次危機的應對政策,負面作用正在顯現,爛攤子還沒收拾完,因而不能再來一次政策刺激;另一方面政策不變,也難以走出危機,化解困難。必須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努力,包括體制的改革和結構的調整。 
 
客觀聽去,這三大派各有論據,各有道理,中共決策層會聽誰的?這得看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以及經濟調控潛在的政經背景。    
 
首先,中國經濟目前的主要壓力,是經濟不穩,還是通貨膨脹?從數據看,面對種種問題,中國經濟仍保持著9.5%的成長率,現在雖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但暫時看不到經濟大幅下挫苗頭。與之同時,通貨膨脹在統計數字走勢之外是相當的嚴重,雖有經濟學家斷言通脹已至高位,即將下行,但現實中價格還在輪番上漲。而以中國的經濟現實而言,由通貨膨脹轉向通貨緊縮,也是說變就變。  
 
這種經濟現實,決定中國不能貿然出台刺激政策,或是貨幣政策突然放寬,有可能帶來較難收拾的後患。但政策完全不變,看來也不行,因為沒有新招數,通貨膨脹實際上是壓抑不住,結構性亂局也是治理不了。救急之招,看來真得求新求變。
 
有觀點認為,以美國經驗,凡遇危機,總現轉機,是因美國總能找到新技術、新方法來實現轉型,中國也可學習美國。而北京的中央部門,也確實在謀畫搭建創新平台,科技部長都認定中國已進入創新求變的「躍升期」。但也有潑冷水的,是相信中國提出自主創新之策已近十年,但仍未成發展主線,仍未現強大推動力,關鍵在於中國的體制,有極大缺陷。 
 
那麼,現在加快推動體制改革,以體制改革帶動結構調整,以結構調整促進自主創新,不是可行之路嗎?最近大熱的朱鎔基講話實錄,早已勾勒著這個理想,而溫家寶上台當總理,立即就提改革,特別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現實中是體制改革推不動,體制反而更混濁,結構調整難進行,結構已更混亂。更重要的,是在這屆中共領導層的任期,已剩一年之際,難言大改革、大調整。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