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岸和平確保「黃金十年」

2011-10-01 11:16:5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日前由競選搭檔吳敦義和相關官員陪同,共同提出「黃金十年」的政策宣示。這當然是馬英九為競選連任開出的政治承諾,也是馬英九為爭取選民支持,特別打造的願景。就整個場景安排言,這是一系列記者會的第一場,大有和對手蔡英文此前發表「十年政綱」別苗頭的意味。換言之,藍綠政見和政策競逐已經進入打陣地戰的階段,非僅要從施政綱領別苗頭,也要從各自的論述中爭取選民認同,讓選民直接品嘗不同的口味。
 
首先指出的是馬英九作為執政者,相對強調既有的政績,以及可以和現實結合,提出未來可以預見的願景。為了不受對手不斷釋放流言和耳語的干擾,馬英九選擇先求立定腳跟,先期提出四大確保,即確保中華民國主權的獨立與完整;第二、確保台灣的安全與繁榮;第三、確保族群和諧與兩岸和平;第四、確保永續環境與公義社會。這當然也是政治承諾和政治防疫針,焦點集中在:不僅不會出賣台灣人民,而是要讓老百姓安心,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出現政治突變。
 
在這「四個確保」的基礎上,馬英九緊接著提出八項願景,包括:「活力經濟」、「公義社會」、「廉能政府」、「優質文教」、「永續環境」、「全面建設」、「和平兩岸」、「友善國際」。第一場記者會所以會選擇先就經濟面切入願景,就不能不說和這三年來衝擊全世界的金融風暴直接相關,也是馬英九屢遭質疑政見跳票的痛點。但也正因為兩岸關係,由和解和全面三通帶來兩岸經貿一體化,台灣經濟由谷底終見有了回升。讓馬英九敢於大聲說只要是好的政策,就不怕對手攻擊。
 
從四大保證發展出八項願景,可以看到馬英九的風格,即先求立於不敗之地,誠如馬英九自言,「黃金十年」具有前瞻、務實和開放性,是執政三年的經驗談,也都是可望能見諸實踐者。馬英九倡言,活力經濟有六大主軸,即開放布局、科技創新、樂活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就業及穩定物價,達成全民共享經濟繁榮果實目標。可以說是繼兩岸經濟架構協議之後,最見針對性的政策表述,要把對手形容的無感復甦,轉化為有感的實惠,要讓一般尋常百姓都能享受到。
 
但誠如馬英九所言,台灣原是淺碟型經濟,必要和外部世界整合起來。這是馬英九有意淡化兩岸經貿一體化的架構,轉而強調連結亞太,布局世界的戰略平衡。為了創新科技,為了延攬及留住人才,台灣也的確需要國際化、自由化。但台灣經濟發展的腹地究竟在那裡?市場在那裡?這是馬英九無法迴避,在野黨也無法迴避的問題,答案就在對岸。若要務實,就得誠實面對。
 
台灣在各項生活及社會指標的競爭中,相對於對岸固然還有相當優勢,若要追求台灣的「黃金十年」,就不能不期待對岸作為腹地和市場,也能持續提供台商具有黃金優勢的發展空間,兩岸更緊密的連結也就成了必然。在思維結構上就得勇於突破現狀而非確保現狀。更何況,台灣既要在經濟上和全世界整合,又要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試問又如何可能跳脫和對岸的整合。有經濟就有政治效應,如果要參與國際社會,就更得面對兩岸社會,這是尋求、構築「黃金十年」必要正面表態的議題。
 
回歸馬英九提出的四大確保,即主權的獨立完整、安全繁榮、族群和諧和兩岸和平;永續環境和公義社會幾乎都和政治脫離不了關係,且必要乞靈於政治。不論在戰略上或策略上,都要能拓展台灣的發展空間,確保既定且穩定的兩岸關係。或許馬英九會就「和平兩岸」的願景中有所表述;但何以在開場白中未見「九二共識」,這是策略性遺忘還是隱藏?而這才是藍綠都要務實面對的關鍵所在,又非僅是馬英九個人的意向而已。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