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軌道產業面臨拐點?

2011-10-02 16:41:4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繼溫州動車發生追撞慘案,上海地鐵10號線也發生列車追撞事件。這兩件人為疏失所造成的交通重大事故,會不會成為原本蓬勃發展的軌道產業面臨拐點,甚至造成未來發展的障礙?值得關注。

對於中國大陸躋身全世界軌道產業首屈一指的地位,以及其即將發展的軌道產業輸出能量,我們早已給了肯定的評價;然而,對比台灣高鐵在營運上被龐大利息費用壓得喘不過氣,中國大陸這個產業雖然極具優勢但也面臨財務的問題。如今又接連發生多起重大列車追撞事故,再度提醒我們任何產業的發展,仍然要腳踏實地,才不會出現逆轉或拐點。

上海地鐵係在設備故障下,改採人工調度、手動開車後,依然發生列車追撞;這與溫州的事故對比,初步指向號誌故障可能是禍首。不論最後的調查結果為何,人為疏失應該是跑不掉的原因。由此可以引申任何交通系統的營運,除了規畫、設計外,營運階段的按部就班、落實各項必要的安全操作與防範措施,都須劍及履及去執行。否則,再安全的系統,都可能因為疏忽而造成重大傷害。

當然,除了現場實際操作力求零缺點以外,整個路線的規畫、系統的設計、列車及軌道的興建構造、甚至交通號誌系統的規畫、燈號的產製安裝,在在都有規格標準的設置及要求,這要比單一產品的要求更高、更嚴,而是要整個系統都在一種運作良好的狀態下才能安全無虞的運營。這對尚處發展中國家行列的中國大陸而言,當然是考驗中的考驗。

純就潛在市場規模來看,中國大陸的幅員、人口,應該是全球支撐軌道產業最具條件的市場。再加上大陸政府在行政執行能力與社會資源的掌控能力上,都頗具水準,尤其交通建設計畫又與中央到地方的GDP成長主張不謀而合,自然能成為政府施政的重點,這些因素都是近年來軌道產業在中國大陸快速成長的原因。西藏鐵路的順利興建完成,可以說是一個很具象徵意義的指標。

當然社會上任何事務的推動,都要有「滿則溢」的警惕。軌道產業的順手牌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卻也埋下一些鬆動的因子,包括鐵道部的專斷,甚至有連溫家寶總理都管不動的傳言,乃至於其財務無限上綱、不受節制等等,都在這兩次重大交通事故後深入民心。尤其溫州發生追撞慘劇後的處理與官員在記者會的發言,在在顯示官僚氣息濃厚,這在過去的政府、民間關係中或屬正常,但透過電子媒體即時、現場的報導,甚至反覆的播出,政府所承受的壓力將無法預估。

對中國大陸的軌道工程之興建,今後的挑戰已經從要不要興建及交通建設的便利性、發展性,轉到興建的財務規畫及票價的負擔能力,更重要的是安全性。這種公共政策優先性的轉換,是所有決策者共同必須面對的問題。否則,搞錯民眾的喜好優先順位,將種下施政無法爭取到民心的結果:輕則政策失敗,重則政府垮台。

對大陸未來軌道產業的發展而言,其潛力依然可期,但在自主創新的同時,必須先回到安全的要求,從規畫、設計、生產、製造、維護、營運,從系統、機具、車輛,到人員待遇、教育訓練、進退升遷,都要有與日俱進的制度,使更進步的機具、車輛,可以跑出更安全、更高品質的服務,這才是中國大陸軌道產業下一個階段的軟實力與競爭力。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