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才能出現賈伯斯這樣的人才?
2011-10-12 10:51:3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諾貝爾各獎項揭曉,以及蘋果電腦公司聯合創始人賈伯斯英年病逝後,全球在慶祝和紀念的同時,也普遍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不遠將來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中國,能否成為諾貝爾獎得獎者的主要產生地?中國能否出現像賈伯斯那樣的高科技巨人?
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看法,即中國可以通過舉國體制的力量,培養奧運會的金牌,並在北京奧運時崛起成為金牌第1大國;中國可以通過集體努力,用最短的時間,跟上西方的步伐,起爆了原子彈、氫彈,把太空船送上太空;中國可以用最快的時間,建設出最長的鐵路系統。世界最快的子彈列車;中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裏,出現了大批的千萬億萬富翁;中國可以用比英國、美國短很多的發展周期,躍升成為世界工廠,但中國在未來較長的時間裏,或許很難出現獨領風騷的諾貝爾醫學、物理、化學等得獎人選,更難出現像賈伯斯那樣,具有特立獨行的科技明星。
理由很簡單,中國具有960萬平方國公里的廣袤國土,但缺乏創新思維和心靈成長的環境空間。許多人把這個普遍想法背後的形成原因,歸納為兩個再熟悉不過的字眼:機制。換言之,不少人認為,中國這個創造了新的世界經濟奇蹟的大國機制,在另外一個方面,卻是阻礙與扼殺個體獨立思維的「無形殺手」,中國的優勢不再創新,而在大規模的模仿。事實果真如此嗎?
當然,從宏觀機制的角度來看,中國執政黨、中國政府必須深刻反省,為何在經濟崛起那麼快的背景下,創新人才則難以出頭?這種情況不但在科學技術領域中屢見不鮮,甚至在文科領域,在共產黨選拔自己接班幹部的問題上,也是如此?不過,平心而論,把所有的責難都堆在執政黨的頭上,也不盡公平。整個社會傳統,民眾思維,也都要負起相應的責任,這方面如果不改變,未來即使機制改變了,民主自由變成常態了,仍然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形成不了創新人才層出不窮的大環境。
我們還是以賈伯斯為例來看。在他成才的路上,有很多的環節,如果發生在中國,而不是美國,是否還會有賈伯斯那樣的人才脫穎而出?或者說,早就中途夭折了?賈伯斯是一個中東移民非婚生下的孩子,這樣的家庭背景在中國的環境中就難以穩定?不僅如此,賈伯斯被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文化教育的家庭收養,這個領養家庭最後成為賈伯斯人生的最重要支柱,而中國社會是一個只重視血緣的社會,賈伯斯如果生在中國,能否有幸找到這樣的養父母?賈伯斯性格特立獨行,11歲就在學校頂撞老師,這樣的學生,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中,能否順利成長起來,就是一個疑問,而家長對這樣的兒女,是否寬容,也是一個疑問。
賈伯斯家庭沒有錢,但養父母還是竭盡所能,讓他上了1個學期的名牌大學,中國家長,會做到這一點嗎?還有,賈伯斯在大學讀了1年,就輟學了,這樣的經歷,在中國是否會遭遇重大壓力,遭遇另眼相看,是否就此前途被逼拐入歧途?凡此種種,都難以有答案。
由此可見,要讓有創新思維、有天賦異稟的年輕人成長起來,除了體制改變,重視民主自由人權的精神,不能扼殺個性發展之外,整個社會氛圍、家庭傳統、教育觀念、培養孩子的方式,都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崛起後的中國,不但要推動政治體制的改革,也需要大力推動精神文明的發展和人文環境的提升,這樣,人才的湧現才能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