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7屆六中全會的特別議題

2011-10-14 11:58: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屆六中全會,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像歷次中共中央全會一樣,這次會議有主要議程,也有特別的議題,其主要議程是文化建設,但特別議題則是18大的籌備安排。 
 
按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這次中共17屆六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草案)等草案成為決定,等內容由中共黨內傳達到對外公布,大家才可看出,那文化建設到底有多麼的重要。 
 
但肯定比文化建設更重要的,是中共18大的籌備安排,北京政圈消息,這次中共17屆六中全會,對中共黨內來說,一個重要的討論和決定,將是中共18大的籌備安排,特別是其中的選舉安排。
 
對一次中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而言,由於有7000萬黨員,由於要選約2000多出席大會的黨代表,其籌備乃是一個大型工程。而具體籌備起來,又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即政治準備、人事準備。政治準備,不外乎政治路線的確定和政治方針的調整;人事準備則有黨代表選舉、中央委員及中央政治局的提名,以及相關的選舉辦法或產生辦法等。 
 
中共18大的召開時間,大約還有1年上下,但為中共18大做準備的鼓點,已經敲得甚急,其中最急迫的,就是討論中共18大代表選舉產生辦法。由於預定安排11月就要展開中共18大黨代表的選舉工作。這意味著,這次中共六中全會,必須要就中共18大黨代表的選舉安排,急速拍板。 
 
中共黨代會的代表,大約2200多人,由全國38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其選舉辦法,有可能沿用上屆的方案,但必須貫入一新的內容,這內容首先包括選舉辦法,要不要取納更多的民主成份,因為畢竟中共領導層早就聲言黨內民主先行,由中共黨內民主再擴展到人民民主。具體點說,如何實行民主成分更大的差額選舉,如何採行提名、公示等辦法,都要商量。與之同時,還要考量在目前的政治狀況下,要不要制定更嚴格的紀律,以防由流行的「買官賣官」,引申出「買代表賣代表」來。 
 
另一個重要環節,是下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常委的推薦提名及選舉辦法。由於中共17大之前,已實行了相當於預選的摸底提名方案,這次就想想,如何在其基礎之上,擴大提名推薦範圍及擴大選舉差額比例,引入競爭機制等內容。 
 
按新近傳出的說法,當年中共17大前由省部級400來人摸底提名,鋪墊出一個名單方案,最後推舉出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這次可能要擴大5倍,擴大到約2000人的範圍中摸底和推舉,這不僅意味著被摸底的範圍,會由省部級擴大至廳局級,還有可能是在接近2000來名黨代表的大範圍來實摸底。 
 
當然,以「定名單」為目的,相當於在更大範圍內預選的摸底,有難有易。如何拿出一個黨的代表大會上,有新意的選舉方案,才是最大的難題。因為權力交接中,最大的陣地戰之結果,與這選舉方案息息相關。 
 
據悉中共領導層的定調,是中共18大要改革「黨內賦權方式」,邁出較大步伐,為權力交接奠定更為堅實的民主化基礎。既然提出要改革,就不能不考量如何引進民主的選舉方式。
 
早在1978年的中共11屆三中全會,就提出選舉制度改革,次年人大通過新的選舉辦法,提出實施差額選舉等內容的選舉辦法改革。其後雖然幾經反覆進退,終於將差額選舉固定下來。現在要商量的,是如何擴大差額推薦和差額選舉的範圍和比例。擴大差額容易理解,擴大差額選舉的範圍是大難題,因為在中共中央委員一級已成功實施差額選舉,能否擴大到政治局,則需要更大的膽魄。
 
當然,外界可能更關心的,是中共最高領導將如何產生,誰上誰下的人事安排藍圖。但是,如果這次最高領導層不易擺平,則在改革的承諾下,在一環環相扣的影響下,黨代表的選舉、中央委員會的組成,就變得更加複雜些了。
 
关键词:中共17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