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簽和平協議 是歷史發展正確歸宿

2011-10-20 10:28:1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大選進入最後的競爭階段,民調顯示馬吳配的支持率高過蔡蘇配10個以上的百分點。從保守的競選策略來說,馬英九應該「維持現狀」,爭取把優先的支持率延續到大選投票日。但是,馬英九沒有「等待勝利」的心態,而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站在執政黨的高度,站在台灣利益的高度,站在兩岸和平的高度,拋出了不排除在未來10年中,與中國大陸協商談判,簽署和平協議的震撼彈,給選情加熱,也給海內外的中國人,帶來了振奮。
 
當然,馬英九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相當謹慎。首先,他清楚地表明,這個設想,並非是他心血來潮時的個人見解,而是連戰作為國民黨主席,2005年歷史性登陸對岸時,與大陸領導人達成的共同願景,並已經放進國民黨的黨綱;其次,馬英九設下了談判的前提,那就是在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之下,兩岸有充分互信,民意有高度共識,才會踏出「這一步」。 這是要防止有人抹黑,把這樣涉及主權議題的政治願景,說成是賣台。
 
如果從選舉策略的淺層分析來看,馬英九這樣的表述,也可能是為了凝聚藍營和非獨派中間選民的支持。第一,他這樣表述,等於是駁斥了維基揭密和坊間議論所提到的事情,那就是馬英九不尊重連戰。因為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正是連戰訪問大陸留下的重要政治遺產,馬英九並沒有忘記,而是要在條件成熟時,加以推動;第二,當然是針對宋楚瑜的參選,宋多次走訪大陸,在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上,與大陸有多次的討論和協商,因此,不少支持原來國統綱領進程的藍營人士,會因為兩岸關係問題,而投宋不投馬。

如今,馬英九擺明立場,當可起到遏宋挺馬的效果;第三,當然是向深藍選民喊話,他們對於馬英九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意願和魄力,始終抱有懷疑,對馬英九討好泛綠選民也不以為然,因此在選舉中常常是「含淚投票」。如今,馬英九雖然明講,洽簽兩岸和平協定不是優先目標,但「不會排除可能性」,條件一旦成熟,就加以推動,這等於是給了這些支持者一個定心丸,讓他們排除疑慮,放心投馬。
 
當然,除此以外,馬英九此時拋出震撼彈的另一個選舉考量,顯然是針對蔡英文。因為之前蔡英文在民進黨南部大本營競選時,不但唱國歌,也提出了包容國民黨,承認「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企圖奪回民進黨在中華民國主權定位上的不利局面,爭取更多的中間選民,甚至淺藍選民的支持。

如今,馬英九的這個震撼彈,無疑就是挑戰民進黨,向選民指出,台灣主權問題,不是藍綠在島內自說自話,一廂情願可以搞定的,然是必須通過兩岸協商,簽訂和平協議,才能最後定局,而民進黨的黨綱立場限制,根本無法達成兩岸和平的「長久之計」,唯有國民黨的「黨綱」,才能邁向這個方向。言外之意,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論述,不會給兩岸關係有任何加分作用,因此也無法給台灣奠定主權和未來和平發展的基礎。
 
對海內外華人來講,馬英九的「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構想,遠遠超過總統大選的重要性,而是為振興中華民族,為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崛起,帶來巨大的正面效應。因為海內外的中國人,對兩岸發展的方向,有兩個基本共識,一個就是振興經濟,這是發展的硬道理,一個就是建立法制民主,而要達成目標,也有兩個前提條件,一個是不能有內戰,一個是不能讓台灣民主發展的寶貴經驗消失,而是能夠輻射大陸,要達成這兩個條件,那就是必須排除台獨帶來的戰爭隱患,而兩岸未來洽簽和平協議,就是保障兩岸和平發展,保障台灣民主生存,保障中國大陸朝民主化方向發展的歷史機遇。鑑於此,我們要為馬英九的宣示,送上讚許的掌聲。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