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朝野一齊來抵抗洪患災害

2011-10-22 11:38:5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泰國當局於日前曼谷首次通過洪水考驗後,曾召開內閣會議,聽取相關部會負責人提報的災情報告,並為將來的重建計畫,預編了預算。當時主席裁示雖然曼谷洪災得暫倖免於一時,但全體居民戒備仍不可鬆懈,庶不致發生憾事。不料言猶在耳,第一波洪峰又接近曼谷北郊,威脅到京都安全。大家在筋疲力盡中,再次得到不好消息,有如五雷轟頂,簡直不知所措。但季風雨時節未了,餘災隨時可發生,大家還要同心合力,捐棄一切成見,攜手併肩來抵抗災害。
 
在半個世紀來所僅見的洪水天災中,泰國各災區所承受的生命財產損失,初估報告甚是驚人。喪失掉寶貴生命者達342人,農工商業財產損失在33億美元至55億美元之間。國民生產毛額(GDP)因洪水影響而下修達1.7%,從今年10月1日開始的新會計年度,得追加14%約130億美元不足額應急。生產部門陳述,泡湯的19府有約1萬4818家工廠停工,影響到67萬8227位勞工的生計和產量。我們徵引前述重要數據,主要原因是天災對泰國造成如此重創,除了加速救生卹死工作、趕緊協助農工商業恢復生產外,更重要的還有,不應讓損失變成為無謂犧牲,該有一套完整規劃,把天災可能造成的損失減至最低。
 
政府當局在緊急重建計畫中,編列了相當於163億美元的經費,做為道路、水壩和關鍵基礎設施整修之用。外界從媒體報導,無法知道相關計畫的內容,但是憑常識就能了解,這筆大錢用對項目,並在最短期間讓毀損的道路、水壩和關鍵基礎設施發揮功能,則將對泰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莫大貢獻。尤其對每年都會來臨的季候風雨,能收到預防災害的效果。但若執行者有意無意延宕作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就無從逆料。
 
近年來,泰國經濟隨伴著亞洲崛起而有迅猛發展,其農工商等事業都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回半世紀不遇的洪水,嚴重破壞了生產環境和能量,備受到各方關切。而其中農業,尤其是稻米生產,因有841萬萊良田泡水,估算年度歉收至少300萬噸,必影響到輸出。當聯合國三大糧食機構,於10月10日首次聯名發表全球糧食供應年度報告,表示稻米、小麥等主食的國際價格可能持續大幅波動,勢必衝擊到廣泛地區民食之際。泰國稻米若歉收,更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顯然今後對農田防災,不僅將遭毀壞部分整修了事,在全球化時代來臨時,還應提高規格。
 
當曼谷今年又倖免於水損,當局對居民再叮嚀防災心理猶不可放鬆的關鍵時刻,政府的初步災損報告和重建經費的編列,足可令受水害的各地災民略為安慰。當然也會對防 災規劃和建設有一勞永逸的作為,燃起了殷殷期望。救災重建工作做得迅速完善,算是應變有方,當受黎民百姓讚賞。若政府當局就從現在開始,依據現代化要求,羅致國內外的專家,制定「國土計畫法」,把國土安全調查、都市計畫管制、危地保險等一整套措施納入,並落實國土安全規劃上,做好每一個步驟,才有嘉惠於百姓的貢獻,在青史上留名。
 
我們在討論天災議題時,從不吝提醒政府和民間,天災固然不可抗力,面對天有不測風雲會有許許多多的無奈與浩嘆。但是從先民開天闢地到現代若干先進國家,憑著敬天的法則、縝密的經驗、適時的順應,離災防災也並非是全無可能的事,更還有斑斑可考的史蹟與紀錄可資佐證。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人類在各自崗位上的作為與否,以及公權力是不是適時基於公義、排除萬難、克盡職責。如果人人有「不與天爭、順應自然」的觀念,在周延的國土安全規範下,應可免於年年都會來到的季風雨帶來洪水的夢魘。泰國好山好水,曾是先民擁有的人間天堂,在今年風雨成災將成過去之際,也容我們對未來有所憧憬。
关键词:朝野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