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岸和平協議檢驗馬英九

2011-10-25 09:33:3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為求勝選,忽然祭出洽談兩岸和平協議的提法,就「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言,在方向上當然是可取的;但在訴求的鋪陳和策略上則大有疑問。單就一道接著一道的門檻言,等同化可能為不可能,愈說愈無誠意。前瞻馬英九設計的版本,與其說有可能在10年內發動兩岸和平協議,不如說障礙重重,未見誠意。
 
試問洽談兩岸和平協議,豈有不對稱的單邊意願所能濟事的道理,況且「台獨」借殼中華民國上市,馬英九應該逼問蔡英文何以不能放棄「台獨」,追問是否認同「一個中國」。而非通過公投,徵詢「台獨」是否同意。這就是策略的錯誤。馬英九要做的是化解「台獨」的戾氣,以及因此可能帶來的危機。相對的,更要傳達「統一」的可能願景,從而擴大台灣人民對「統一」的認同,至少要多做些擴大兩岸歷史記憶的聯繫。
 
馬英九既承認「九二共識」且偏重「一中各表」的論述,就兩岸和平發展言,既有發展也有退縮和猶豫。發展者如兩岸三通及經貿大開,歷史必要記上一筆;退縮著意在包裹中華民國獨立於「一個中國」的概念之外。就馬英九的認知,堅持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個中國,唯有如此才可能保有主權。唯「一中各表」,除非共享「一中主權」否則就是主權的割裂和衝突,就目前國際社會對國家概念的認知言,那就是兩個國家,又何來實質的「一中」認同。
 
借箸代籌,兩岸的「一中各表」若要能形成可操作的論述,必要有默契,一方面要能不相互否認,一方面又要能互相傳達:即「各表」僅僅是一個過渡,而且要主動防止過渡成為常態。如果說有學者提出兩岸可以簽署「中程協議」的論述,根本理念就是為台灣當局尋求一個平穩過渡,若無「一中」,又何「中程」之有。
 
但馬英九的公開企圖是要鞏固「一中各表」、要鞏固「不統不獨不武」。這在意態上就是要化過渡為常態。兩岸的終極統一豈不更屬遙遙無期。就現實言,且先不論對岸的崛起,兩岸復歸統一或仍有待時機的到來,但台灣內部向前推動的力道,不能因此陷入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境地。
 
固然,兩岸還有太多糾葛有待解套,從接續歷史的斷裂到消除敵意都有待積極修復。兩岸目前最大的交集就是和平發展的共識。但兩岸和平發展的方向和目的為何?台灣優先當然不能倒退,但又如何要求對岸同意?今天兩岸的互動關係的展開固在「各表」,但就目的論,則在「一中」。這才是「九二共識」的終極訴求,也是不容抽換的基礎。也非如此才可能推動兩岸和平協議,才有誠意可言。
 
今天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似在縮短兩岸距離,為兩岸和平發展跨出了一大步;但細觀內容和連續設置障礙,特別是拋出期前得取得台灣人民公投的同意,以為能否洽談的前提,等同向法理「台獨」傾斜、向綠色的中華民國傾斜。看似反對、擠壓「台獨」,卻同時授予「台獨」存在的法理空間。在方向上看似前進,但在認知上則是連續倒退。
 
公投之於兩岸的潛在危害,相信馬英九必了然於胸,這不是說統一恐懼公投,而是公投的民粹化和擴大化危害更大,「台獨」會藉各式各樣的變型混入公投選項,非但無助兩岸矛盾解套,而是加深、加劇兩岸爭執,徒傷兩岸互信。
 
試問:就台灣未來前途而言,「一中各表」是為「台獨」還是為「統一」服務;公投是為解決爭議還是加深危機而設?這些不都是要用智慧破解,用心、用力來化解嗎?馬英九很在意政治格調,但政治承諾如何兌現更重要,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可取,但要有誠意推動,選民也可就此檢驗馬英九。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