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變局帶來國際政治新趨勢

2011-10-27 17:43:0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利比亞政治強人格達費已經命歸西天,結束了其長達42年的獨裁統治。人們感到驚訝的是,為何一個如此強權的統治者及其家族,在國際社會長達十多年的制裁下沒有倒下,且曾因為石油的交易使整個國家成為非洲第一富國,卻在短短八個月的民眾蜂起下,轟然倒塌?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人民不再畏死,不再苟活,不再容忍。可見,任何一個強人,只要他遠離了自己的人民,壓迫自己的人民為敵,站到自己的人民的對立面,那他就不再是強人,而是一個弱者,一個瀕臨滅亡的人。格達費的死,證明了強人獨裁統治的時代,開始走向末路。

當然,格達費及其家族的滅亡,與伊拉克的海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當然他們都是無情的獨裁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整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魚肉人民,壓榨人民,滿足自己和家族的奢華;不同之處,海珊和他的兒子們,是在美英軍隊的直接入侵下,被打死,而格達費和他的兒子們,是在受到西方國家空中武力支援的人民武裝起義中,命喪黃泉。前一種模式,是西方強權以往常用的模式,但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也承受了嚴重的後果,以至於發動戰爭的前總統布希,至今還被聲討批判,他在加拿大等盟國發表演講,曾遭遇示威者的抗議,要求將其作為戰爭罪犯來起訴;而後一種模式,則是一種冷戰後出現的較新模式,北約的法英美等國,採取「空中支援」而非地面部隊入侵的手法,用轟炸來重創和壓制強權統治者的軍事力量,支持某個國家內部的武裝反對力量,來推翻統治者。

隨著利比亞的成功,可以預料,這種新的干預模式,將會得到延續,因為這種持久的空中轟炸,有時候包括「獵首行動」,與地面部隊的全面入侵比較,成本低,人員傷亡小,在西方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遭遇的反彈弱,撤出容易。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這次北約的干預,並非是美國占主導地位,而是法國、英國、義大利等歐盟國家扮演主要角色,可見在未來的國際局部爭端中,歐洲國家將會更積極地介入,尤其是在非洲、中東等老殖民地區域,形成「歐洲回來了」的景象。

然而,在這種由「阿拉伯之春」的突發事件引起反抗,同時國際力量滲透參與的「變天」中,一個政治強人及其家族的滅亡,並不等於這個國家的未來就是「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在利比亞這樣宗教勢力錯綜、部落分布複雜,如今又是軍閥力量雄起的局面下,臨時的新政府如何在短期內整編各路軍隊,建立有效的國家機器,爭取民心的向歸,在短期內制憲立法,舉行西方國家所期待的公正選舉,讓民選政府推動國家重建,恐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同時,在全球經濟面臨危機的時刻,「政治豪賭」成功的法國等國家,自然要向新政權索取利比亞的石油資源利益,以回報他們對反對力量的支持。而這種趨勢,也會引發利比亞人民在翻過格達費之後,重燃對西方的不滿,從而為宗教極端勢力的崛起,創造了最佳的土壤,這樣的例子,已經屢見不鮮。

從長遠來看,沒有理由不相信,利比亞人民有智慧,有能力,用人民無畏犧牲換來的這個歷史巨變,建立一個更為公正平等富裕的國家,而利比亞的豐富石油資源,也可以為這種重建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無法排除的是,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裡面,由於各種情況太過複雜,利比亞也會出現較大的震盪。如果這種情況出現,與其讓英法美等西方國家藉口全面介入,不如由聯合國組織和非盟、阿盟聯手暫時託管,在國際社會和地緣政治的平台上,組成支援力量,幫助利比亞人民展開重建。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