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威脅中開創處常應變新經驗
2011-10-28 11:54:3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和東南亞區域經濟整合有著密切關聯的兩項經貿會議:「第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高階層會」。日前先後在廣西南寧召開,並圓滿落下了幕帷。此期間正是一波接著一波洪峰威脅、浸泡到泰國廣大區域,首都曼谷也有若干地方進水。且還不知水患何時緩解,從政府到民間都分別忙著應付災變,連本身際遇都無從逆料的時候,提到外方事務,即使有高度重要性,可能遭認為是不合時宜。不過,若能從逆向思考,則在禍亂叢叢的環境中,維持鎮定,將面臨的問題從容梳理。就處常應變原則應對,庶不致於顧此失彼,失去章法。於是政府和民間防災離災救災的工作要做,對應與國際間磋商、聯繫、接軌的事務也不輕忽,締造面對天災的獨特經驗。
對於包括泰國和東盟其他成員在內,先後召開過八次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是雙方互利合作、為各國商家共同發展提供新機遇的集會。透過密切的、針對性的接觸,舉凡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屬於「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協定內的主流項目,都在面對面下得到實質推展,可能發生的窒礙也會適時紓解或減到最低。於是博覽會使自貿區進口與出口順利結合,東盟方面的產品進入中國有了妥善的橋樑。同時又使投資與引資相結合,中國企業投資東盟建構起專門的平台。另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相結合的行動,正是培育東盟─中國經貿合作新增長點的機會。至於在兩項會議期間交流產生的其他經驗和議題,尤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此我們強調,東盟博覽會、投資高階層會有自貿區為依托,重要性高,錯過或疏忽了,必發生損失和遺憾。
今年的東盟博覽會,正逢到後金融海嘯期間的歐美債務危機,面對與亞洲經貿發展有非常不利的情勢。東盟和中國彼此應該加強團結、深化合作,以維護以往得來不易的成果,進一步伺機開拓可靠的商機。實際上,中方已在會中提出五大重點工作,包括力倡擴大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參與範圍、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發展 、逐步建立穩定且成熟的亞洲資本市場等。所有項目,在全球經濟復甦艱難險阻的環境中,無不顯得加倍重要。否則歐美經貿動盪,亞洲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不足,後果難以設想。
東盟和中國建立對話關係,於2011年屆滿20年,雙方友好交流的20年間,建立起多元關係的基礎。一方面曾共度亞洲金融危機難關;另又相互扶持,全力協助紓解天災和重大傳染疾病的壓力。近10年,雙方貿易額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遞增,尤其是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後,經貿更有突破性發展。2010年貿易額,達到2928億美元,增長48%,東盟已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則為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基於這種非同尋常的實質關係,以及長久交往的信賴感,對於雙方任何活動,泰國似宜深入參與,不可缺席。
東盟博覽會期間,中方表達願與東盟國家一起,爭取在5年內和每個東盟成員國共建一個經貿合作區,為各類企業在東盟國家開展各種集群式生產性投資創建平台。這一議題的具體發展進程,外界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東盟10+1自貿區的旺盛企圖心,無時無刻不卯足全力,做締造新經貿里程碑的努力。從「保持現狀就是落伍」的觀點,毫無懈怠鬆馳的餘地。
泰國遭逢季風雨天災,生產事業受損的程度,空前嚴重。災後的百廢待舉,固然是極艱辛的考驗;而在國際經濟動盪環境中創建新的生產條件,又是刻不容緩。中方願與東盟個別成員開展集群式生產性投資創建平台,乃是泰國災後的良好選擇之一。希望政府和民間能深入了解實際內容,把握一路領先的機會。